25 岁的 ThinkPad 宣布将重新回归高端用户,同时推出了 ThinkPlus 智能生态战略。
从 1992 年第一台以 ThinkPad 命名的 700C 开始,不知不觉这个品牌已经走过了 25 个年头。
25 年的时间里,ThinkPad 经历了 IBM 和联想两个时代。IBM 时代,PC 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是卖方市场,而彼时品牌的发展策略也以纯技术驱动为导向。
但时至今日,PC 行业已经足够成熟,市场也不再由卖方主导。如何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依旧保证自身足够的竞争力,是包括 ThinkPad 在内,所有 PC 厂商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11 月 15 日,在 ThinkPad 在 25 周年品牌之夜活动结束后,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ThinkPad 全球研发负责人 Luis Hernandez、中国区 Think 事业部总经理赵泓接受了媒体采访。
在此次与 ThinkPad 的对话中,抛开产品这部分,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个品牌接下来的发展策略,而这或许也将为整个行业的下一步,带来一些全新的启发。
ThinkPad 将重新回归高端用户
IBM 时代,ThinkPad 聚拢了大批出色的人才,在技术储备以及产品创新上,都是行业的排头兵,几乎没有能与之相抗衡的竞争对手。彼时 ThinkPad 在产品定位上也一直瞄准着高端用户群体。
2004 年 12 月 8 日,联想集团宣布以总价 12.5 亿美元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也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了联想时代。
在产品进化的进程中,ThinkPad 迈过了 IBM 时代「炫技」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向聚焦用户的角度去做倾斜,也因此推出了更丰富的产品系列。比如高端商务 X1 系列,移动工作站 P 系列,都是在联想新的市场策略下发展出来的。
产品线的丰富,改变了以往 ThinkPad 昂贵、高高在上的形象,以及只是高端商务人士的独享产品定位,使得它更「接地气」。加之外观设计风格更加年轻化,以尝试去满足更多维度的用户需求,为 ThinkPad 争取到了更大的市场表现空间。
进入到 2017 年,一个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市场购买力的提升,大家对于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值给予了更多的尊重,而价格不再成为决定一款产品是否能够取得最终市场认可最重要的因素。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即便苹果将最新的 iPhone X 卖到了 8000 多元,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其依旧供不应求。「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正在被更多人所接受。
「ThinkPad 已经明确了高端用户的定位」,现在以及未来 ThinkPad 的市场定位,刘军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回应。也就说是,走过了将 ThinkPad 这个品牌做大的时期,联想重新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就表面来看,此次 ThinkPad 的调整,和 IBM 时期的品牌定位是一致的,但显然,这背后的驱动力已经由技术转变成为了市场认可度。
事实证明,普遍较低的市场购买力无法支持 IBM 时期高端定位的策略,这也导致在后期,ThinkPad 的市场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而如今 ThinkPad 重新回归高端用户,市场购买力已经不再成为制约其继续前进的掣肘。
但显然,想要在当前众多的 PC 品牌中去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何能够在保持产品本身特色的基础之上,去做出更多不同于竞品的改变,是未来 ThinkPad 所需要面临的考验。
推出 ThinkPlus 智能生态战略
大概在 ThinkPad 确定重新回归高端用户群的时候,就已经对未来的发展路径做出了清晰的规划。ThinkPad 25 周年纪念机型亮相之后,ThinkPlus 智能生态战略成为了当天活动的「One More Thing」。
该战略包含了 ThinkPad、ThinkPad 周边产品、Think Smart-IoT 智能物联产品、ThinkService 至臻服务等内容。官方宣称,ThinkPlus 智能生态战略将驱动 ThinkPad 成为高端智能商务领导品牌。
刘军认为,「我们今天最大的一个头条,我觉得就是 ThinkPlus 智能生态。怎么建立这个生态,我一直用一个词『共生共创』,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开放平台,希望很多 ThinkPad 的用户品牌加入了这个平台」。
对于 ThinkPlus 智能生态战略,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做解读。在构建 ThinkPlus 智能生态的推进中,正如刘军所说,ThinkPad 鼓励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其中。
为此,它们也将为参与到生态建设的用户提供包括资金、品牌、供应链以及服务在内的诸如支持。而这也显然也将有意无意的提升了这部分用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理想状态下,当该生态拥有了足够的周边产品、服务可以提供给 ThinkPad 用户,意味着其将拥有更多的砝码去将用户留在 ThinkPad 的体系中。
这一点和小米米家生态链颇为相似,二者最终想要实现的目的,都是提升用户黏度。只是在实施路径上,二者有所不同。小米选择了「自建」的模式,ThinkPad 则走了结合用户的道路。
不同的路径所产生的效果也同样有所不同。小米的策略在完成生态构建的速度上要更快一些,而 ThinkPlus 在用户参与度上则更高,同时随着未来更多用户的参与,在产品类型上,也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一个层面上,正如刘军所说,「我们认为万物互联,其实都需要 IT 技术,所以联想未来会是有非常多跨界的产品出来,联想会跨过 PC 的门槛,走到智能物联这样大的领域里面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不再定位自己是一个 PC 公司,我们会积极开发周边以及包括服务各个方面。」
ThinkPlus 智能生态的提出,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也将加速 ThinkPad 品牌本身,向着多元化发展道路去做转型,从而拓宽其未来的产品布局。
当然,ThinkPlus 智能生态计划尚处起始阶段,未来其是否能够实现理想中的状态尚未可知。但 ThinkPad 的布局方向,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