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考虑一道数学题:有100多种不同业务场景,每个业务的底层平台运行架构不尽相同,那么底层系统的提供方应该提供多少种方案才能同时满足100多种业务的开发需求?
如果问题更难一点:这100多种业务还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而且还有“业务平台的开发资源是有限的”“A业务的运行必须和B业务的底层平台相隔离”等一大堆限制条件,如何保证底层系统平台对业务的支撑效率尽量高效?
阿里巴巴业务平台的工程师每天都会面对这类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支撑效率,近日,阿里巴巴业务平台发布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星环”(内部产品代号),面对前台业务提供了一套面向场景化的商业能力SDK业务制定规范,涵盖会员、营销、支付等多个场景,变“集中式开发,提升自己的研发效率”转变为“分布式开发,保障全局业务吞吐量,提升业务方研发效率”。
阿里业务平台负责人玄难介绍,针对前台业务所涉及的需求场景,“星环”在帮助前台搭建好底层的基础运行平台后,同时把开发能力做成了一个个乐高小积木,方便前台自己动手修改需求。
“‘星环’变过去产品与开发的人肉协同为人机协同,有效的解决了效率瓶颈问题,计划3年内帮助业务提高10倍效率”,玄难说。
2015年12月7日,阿里巴巴宣布新的组织架构战略——“小前台、大中台”: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会更敏捷,更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
其中业务平台是阿里巴巴整个中台板块的重要构成之一,曾负责帮助淘宝搭建会员、商品、交易、营销、资金结算,库存、立项等基础性的运行平台,持续有效的保证了双11大促的稳定性,在2017年双11曾创造32.5万笔每秒交易订单创建数的新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阿里业务平台承接了整个集团差38个BU,160多种业务类型,近 2000个需求;随着阿里从单一的电商业务向经济体转变,相应的业务系统也从分布式架构演变成了上万个系统群落,同时新零售八路大军的展开,越来越多的线下零售场景用上淘宝业务中台的商品、订单、价格、交易、营销、库存系统等,业务中台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商业的基础设施。
这对业务平台的开发能力和支撑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业务平台的开发人力和资源是相对有限的,业务中台一个工程师团队想到通过细分每个实际商业场景中的开发需求,并归类为平台化的解决方案,并用了近2年的时间落地,“星环“由此而来。
据了解,目前“星环”已服务于天猫养车和大麦业务,3个月内帮助大麦完成了底层系统的升级,正在接入盒马、淘鲜达等业务,未来将通过阿里云面向其他企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