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国产自主浏览器红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过度国产化”的夸大宣传,是他们此次遭遇的危机主因,明明是基于Chrome内核,却宣称自主开发的内核,这确实太不应该了。
此次,红芯的事情也引发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对于这个问题,360PC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梁志辉给出了答案,简单来说主要是两点:
1、错过了HTML4制定标准的黄金时期
浏览器实质上来说是一个特别需要大家遵守公开开放标准的一个产品,而中国厂商的短板在于,错过了HTML4制定标准的黄金时期,这就好比通迅行业的2G/3G标准,所以做相关的产品,就必须要遵守相应的标准,而且都得基于已有的技术和标准去做。
2、成本太高
为什么目前世界上只有谷歌、微软、苹果、火狐等巨头是真正的去自主研发和维护浏览器内核的,因为需要消耗的资源、资金非常的大,一般厂商根本做不起来。形象点来说就是,一个浏览器代码接近2400万行,从项目规模来说,已经接近半个操作系统了。
以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Chrome为例子,Google最多时候调动超过1000个硅谷的程序员集中力量去开发出Chromium内核的浏览,从2008年算,至今也花了10年。按湾区程序员25万美金年薪算,一年研发工资近3亿美金,10年就是30亿美金的研发成本。
所以,对于国产厂商来说,大家真的有投入30亿美金去做自主研发内核,花上百亿美金去推广自主浏览器的霸气举动吗?
当然了,用红芯用于Chrome内核也没什么错,毕竟Chromium本就是一个开源项目,产品由社区驱动,但是错就错在了过度国产化的宣传,真的是把国人当傻子来愚弄吗?
说到底,国产没有自主浏览器内核,除了标准上没有优势外,这还是一个需要十分巨大投入,但短期可能没有那么明显回报的产品,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用开源的Chromium内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