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刘强东的再三询问下,母亲才在电话那头哽咽着告诉他家里的船沉了。支撑家里唯一生计的“一叶扁舟”就这样沉了。这不仅对父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母亲的哽咽声敲打着刘强东的内心,也坚定了他创业的想法。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惠及,珠江三角洲、温州和中关村成为了中国当时最具创业活力的地方,而中关村正是IT和互联网创业的中心。因为大学时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感知,刘强东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带着自己积攒的12000元,在中关村租下了一个4平方米的摊位,创办了京东的前身——京东多媒体。而这4平米的摊位正是如今远航世界的“京东号巨轮”的“灵魂”。
那时,刘强东的京东多媒体还是典型的线下生意,从最初售卖婚纱影楼视频编辑的硬件和系统,到后期转而售卖光磁产品、刻录机、光盘等,走的都是柜台卖货的路子。
在同行中,由于口碑好,客户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中关村有个柜台不卖假货,回头客越来越多,京东多媒体也越做越大,从一个摊位变成了12个柜台。而这也给“京东号”的建造做出了资金上的准备。
可就在京东多媒体仍在实体零售市场上埋头苦干的时候,电子商务悄然兴起,刘强东虽然看到了商机,却没有及时做出转型。1999年,当当和易趣成立,马云的“阿里巴巴”B2B电商公司也悄然诞生,次年卓越网创立。2001年,新蛋网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电子数码产品的首选网站。而此时刘强东却还在研究库存和采购。后来他本人也说到“京东转型做电商的时间已经很晚了,比主要竞争对手晚了7年”。
直到03年“非典”的到来,坚定了刘强东转型的想法,于是乎,东哥开启了“说干就干”的模式,从网上的第一笔订单到做纯线上的电商,代表着“京东号”这艘初具规模的大船已经确定了航向。
通过努力,京东实现了后来居上,在航海的路上,京东开始了“边行驶边建造”的发展模式。
2007年,刘强东在“京东号”一路向好的情势下再次做出重大转型升级的决定:做物流,做消费者认可的物流。这一决策可以说是刘强东做出了莫大的勇气。刘强东回忆说:“当时,我提出自建物流,投资人让我先做个预算,结果一看需要10亿美元,投资人都要哭了。”
不负众望,京东的物流服务如今成为顾客选择京东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建物流也成为京东击败各个竞争对手的利器。远航中的“京东号”已正式成型。看来成大事者,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杀绝果断”的态度。
面向未来,在刘强东的坚持下,通过多年来在物流上的投入,京东物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500个大型仓库,运营了14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物流基础设施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订单24小时送达,57%的订单能够在12个小时内送达。目前,京东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
母亲的眼泪是当初刘强东建造“京东号”的初衷,而坚持、信念、诚信等等都是他铸就“京东号”的甲板,使“京东号”的武装更加坚固和全面。未来,京东物流会持续将过去十余年积累的基础设施、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向社会全面开放,成为社会供应链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