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战机
1950年深冬,皑皑白雪难掩朝鲜半岛剑拔弩张的战争氛围。12月17日清晨,美军4架“F-86”佩刀式战斗机紧急升空,准备前往中朝边境与中国空军的神秘战机较量较量。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F-86”战斗机(图片来源:www.warhistoryonline.com)
一个月前,美军也曾信心满满地派出“B-29”轰炸机实施侵袭。“B-29”被称为“超级空中堡垒”,是二战中块头儿最大的飞机,其作战性能良好,堪称当时最强悍的轰炸机,可它一面对志愿军的神秘战机却顿时失了威风,总被后者轻松猎杀。
美军无奈,只好派出服役不久的“F-86”战斗机。“F-86”是美国第一代喷气飞机,在世界上首次装备了空对空导弹,在当时十分先进。
不料,在12月17日这天,当“F-86”在7000多米的高空遇到神秘战机后,面对后者强大的杀伤力、优异的连续作战性能和垂直机动性,“F-86”依然难以招架。
被神秘战机击落的“B-29”残骸(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志愿军哪来的神秘战机呢?难道志愿军真的有高达?当时美军也对此疑惑不解,甚是头大。
志愿军当然没有高达,这款神秘战机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米格-15”。在朝鲜战争初期,它依靠高爬升率、高升限和小转弯半径的优势,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著名的“米格走廊”,让美军飞机难以跨越雷池。
“米格-15”战斗机的缔造者,正是苏联飞机设计师米高扬。
神秘战机“米格-15”(图片来源:www.rbth.com)
米高扬(图片来源:pixels.com)
半路出家
1905年,米高扬出生于外高加索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木匠,母亲是缝补工。
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他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们干农活。很小就学会了放羊、做面食,每逢秋天,还要赶着小毛驴到山中砍柴、采野果。
米高扬的家乡,今亚美尼亚萨那茵(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一战期间,一家人躲到了深山里。不曾想,放羊娃米高扬居然在那里第一次看见了飞机。原来,一架法国产的“法尔芒”式双翼飞机因为机械故障迫降在了山里.
小米高扬和伙伴们对这架“怪物”非常好奇,在飞机上爬上爬下,一会儿摸摸用金属丝和蒙布包裹的机翼,一会儿看看发动机,还不时询问飞行员有关飞行操作的问题,直到夜幕降临仍舍不得离开。
米高扬立志从事航空事业的种子就这样在战乱中播下了。
“法尔芒”双翼飞机中的一个型号,F60“巨人”(图片来源:fly.historicwings.com)
可不久,米高扬的父亲就去世了,他不得不进入一家技校学技术,后来在农机厂做了一名车工。毕竟,缓解母亲的负担,让一家人填饱肚子才是最紧要的。
1928年,米高扬应征入伍做了普通一兵,由于学习专注,且有车工技艺,被调入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来,又因表现英勇被派往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学习。米高扬终于能如愿以偿学习航空了!
然而,米高扬已经26岁,一个艰巨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因为未接受过系统的中小学教育,他的知识储备实在太薄弱了。
为了学习别人早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米高扬别无选择,必须终日拼命地学习和复习。几年里,他从未对艰深的飞行理论感到畏惧。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利用此前在工厂里掌握的机械知识,米高扬成功赶上了其他同学。
青年时代的米高扬(图片来源:www.fb2book.com)
最佳拍档
1937年,32岁的米高扬从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毕业了。当时苏联面对的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他强烈要求分配到和战斗机有关的部门,后来果然被派往波利卡波夫领导的设计局。
波利卡波夫在上世纪30年代素有“战斗机之王”的美誉,当时苏联主要战机如“伊-15”、“伊-16”都是由他设计的。
波利卡波夫(图片来源:www.wikidata.org)
米高扬进入设计局后,很快就结识了从设计到制造等各部门的技术人员。他可不在乎自己是个新人,常常凭借细致的观察和对机械特有的敏锐,直截了当地提出大胆的设想和建议。
不到一年,聪明伶俐的米高扬就得到了波利卡波夫的器重,被调去解决新型战机“伊-153”的航炮振动和发动机过热问题
。出乎波利卡波夫意料的是,米高扬仅用几个星期就制作出了冷却喷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米高扬因此被破格任命为“伊-153”的副总设计师。
在设计局平步青云固然可喜,但最令米高扬开心的是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伙伴格列维奇。格列维奇比米高扬年长十多岁,学问十分渊博,他曾在法国高等航空学院留学,负责设计了苏联第一架旋翼机。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都是工作狂,而且都对新式飞机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两人一拍即合,成了忘年交。
格列维奇(图片来源:авиару.рф)
1939年12月8日,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自立门户,组建了自己的飞机设计局,由米高扬任总设计师,格列维奇任副总设计师。苏联的飞机设计局常以总设计师的名字命名,比如波利卡波夫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等均是如此。然而米高扬却对此不以为然,他对格列维奇十分敬重,坚持加上格列维奇的名字。
于是,新设计局被命名为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这是苏联唯一一个以两人名字命名的设计局,其设计的飞机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米格”系列战斗机。
好拍档米高扬(左)与格列维奇(右)(图片来源:blog.worldofwarplanes.ru)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标志(图片来源:russianpatchesworld.com)
缔造传奇
年轻的米高扬头脑灵活,善于出谋划策,而年长的格列维奇则沉着稳重,富有经验。设计局成立短短三个月,他们就交出了第一张答卷——“米格-1”战斗机。
可当人们看到样机时却都傻了眼,“米格-1”简直就像一台插上翅膀的发动机!只见它纺锤形的机头内部安装了长长的水冷发动机,木质机翼和机尾生生地插在金属机身的两侧。不少专家都质疑木质结构的强度不足以支撑飞机完成高速飞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随后的一系列验收试验中,“米格-1”全部一次性通过,着实令专家们叹服。其实,米高扬早已胸有丘壑,为了追求速度和高度,他对飞机结构进行了数十次计算和重新设计,结构虽简单,但十分可靠。
“米格-1”迅速量产并进入战场,其速度高达630千米/时,高空性能十分优异,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几乎“独孤求败”。
“米格-1”飞机(图片来源:www.militaryfactory.com)
二战后,喷气式飞机成了美、英等国竞相追逐的“香饽饽”。米高扬不甘人后,决心研制属于苏联自己的喷气飞机。喷气推进的原理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初,“现代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已提出,但囿于技术所限,直到二战后期喷气飞机才逐渐变为现实。
起初,米高扬仍打算像设计螺旋桨式飞机那样,在两侧机翼下分别安装一台发动机,但通过计算,他发现如此一来,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的阻力将大大增加。
反复思索后,米高扬果断决定把发动机安装于机身内,这样不仅减小了空气阻力,还可在机翼上安装襟翼和副翼,从而显著改善飞机的机动性能。
新飞机被命名为“米格-9”,别看它容貌丑陋,却是苏联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米高扬与格列维奇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他们在“米格-9”的基础上,对进排气系统进行了大幅改进,采用功率强大的新式发动机,机翼则由平直翼改为后掠翼,这便是“米格-15”!
“米格-15”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被誉为战后世界上最好的歼击机,它让美、英等国第一次见识到苏联强大的航空实力。
“米格-15”的VK-1发动机(图片来源:militarymachine.com)
此后,米高扬还设计出“米格-19”(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超音速飞机)等诸多新式战斗机,使“米格”系列与美国的F系列、法国的“幻影”系列一起,成为世界战斗机的三大支柱。
白云苍狗,如今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早已不复存在,但米高扬为世界航空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仍然激励着一代代志在航空的青年们不懈探索!
-------------------------------------------------------------------
人物小档案:
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Artem Ivanovich Mikoyan,1905.8.5 – 1970.12.9),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飞机设计师。他与格列维奇于1940年成立了米高扬飞机设计局,自“米格-1”开始,他主持设计了苏联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米格-15”、世界首架量产的超音速飞机“米格-19”等诸多明星机型。他一生共研制30多个飞机型号,创造了众多世界纪录。
参考文献:
[1] 弗朗西斯·克罗斯比. 空战先锋:世界战斗机百科全书[M]. 杨王诗剑,周治宇,赵艺博,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 亚历山大·雅柯夫列夫. 飞机设计师的故事[M]. 曹桢尧,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3] 晨枫. 米高扬设计局与米格飞机[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4] 邵鹏军. 蓝天上的巨人[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5] Karwatka D. Artem Mikoyan and Mikhail Gurevich and their MiG fighter airplanes [J]. Tech Directions, 2017,7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