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双11总是忍不住剁手?原来真有科学依据
  • 孙涛
  • 2018年11月11日 14:29
  • 0

本文专家:孙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又是一年双11,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不断翻陈出新。

你们的购物车里是不是被塞得满满的?这时候,想要捂住钱包是不可能的了。

为什么双11前发誓绝对不买东西的你,还是在商家的促销的“花招”前,情不自禁的买买买?我们这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双11总是忍不住剁手?原来真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的买买买?

- “心理账户”在作怪

理查德·塞勒教授认为,人们对于钱和资产,就像对于物品一样,会进行归类,在头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而这种归类是在下意识中完成的,所以人们通常感觉不到心理账户对自己的影响。

这一个个隐形的心理账户告诉人们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花多少,当人们把一个账户里的钱花光了,他不会再从其他账户里挪出钱来去消费。

因此要说服人们增加对某个心理账户的预算是很难的,但是要让人们把一笔花费规划到另一个账户里是很容易的。

因此,不难发现,很多人在“双11”之前就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的就是在“双11”进行疯狂血拼,觉得这钱花的特别值,不买东西的都“亏大发”了。

- “禀赋效应”在作怪

所谓“禀赋效应”就是指当你拥有某样东西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变高,从而会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

商家们的聪明之处,在于设置了一个“购物车”,当你经过精心挑选,把商品放进购物车时,你会下意识的觉得这个东西比购物车外的更有价值,当商家再扔上几个“打折”“促销”的“炮弹”时,你就彻底被“禀赋效应”了,就开心的买买买了。

为什么双11总是忍不住剁手?原来真有科学依据

- “价格知觉”在作怪

心理学上有一个韦伯定律,讲的是,人们对两个类似的刺激之间的能够觉察到的最小差异量,是与先前刺激的强度相关的。举例来说,20块钱的东西,降了1元钱,我们觉得无所谓,但是2块钱的东西降了一元钱,我们觉得特别便宜。

这就不难解释,为啥你明知道购物车里的商品是提完价格之后,再打五折的,你依然觉得自己是“捡到大便宜”。比如一件衣服是300元降价50元,你不觉得便宜,但是商家提价到500元,然后打对折250元,你就完全控制不住的,得去买了。

- “从众心理”在作怪

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怎么做,你就跟着怎么做。这是人们的一种本能,也是人们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当你不知道如何做决定时,就跟着大多数人做选择,总是不会错的太离谱的。

“双11”前,各种促销信息铺天盖地,节日的气氛无孔不入,让你觉得,双11就是该花钱,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因此,这种从众心理,就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加入“血拼”的行列。

- “多巴胺”惹的祸

心理学研究表明,购物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一种让人产生愉快心情的物质),因此购物能够让人快乐,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正是这种让人快乐的多巴胺,让人们产生了冲动性消费。

当然,购物行为结束后,这种多巴胺的浓度就会下降,因此,很多人买后会后悔,发誓再也不要买了。

为什么双11总是忍不住剁手?原来真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上次买完后悔下次还会继续买?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人们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改变这种失调状态,就两条路,一是改变行为,一是改变态度。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一个“双11”的战利品我们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我们依然会在这个“双11”继续购买?

那是因为,行为发生了,根本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只能改变自己对购买物品的态度,会安慰自己说“很对得起这个价格了,还是会用得到的”,然后,就心安理得的就迎接下一次的购物节了。

为什么双11总是忍不住剁手?原来真有科学依据

如何控制自己购物的欲望?

虽然我们有各种理由去“买买买”,但是我们也要为钱包考虑,因此,这里给大家支两招:

一是下单前,想一想,明年的双11你会买这些东西吗?如果不会买,那就不下单。

二是下单前,想一想,如果这个商品是给朋友或家人买的,你觉得他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好吗?如果不好,请不会要下单。

最后,温馨提示一句:双11下单前,请三思。

为什么双11总是忍不住剁手?原来真有科学依据


文章出处:科普中国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