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尺寸发音单元——M7造型赏析]
2005年开始,多媒体音箱市场似乎开始向便携式小型箱的方向发展,而在传统的桌面级多媒体音箱领域,书架音箱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而在2006年中期,作为老牌多媒体音箱生产商的轻骑兵发布了一款奇特的书架箱,一款采用4寸发音单元的产品——M7。
在多媒体书架箱方面,现在有一种趋势,那就是大口径化,Hi-Fi化。不过轻骑兵则认为多媒体音箱并不能单纯为了追求音质而放弃了小巧易用的本质,Hi-Fi箱毕竟是Hi-Fi箱,多媒体音箱就该有多媒体箱的特色——简单易用、小巧美观、适于近场聆听、大众化的价格。
而M7单纯从造型上来看,也的确是遵循了这一观念设计的。M7与大多数桌面书架箱的造型一样,但是在配色风格上一改轻骑兵以往风格,首先就是音箱以银、黑、褐三种颜色作为基调:银色的边框设计、黑色的半透明高光亚克力板、褐色的贴皮箱体,再加上圆弧边角过渡处理,让M7摆脱了轻骑兵产品呆板沉闷的印象,看起来更加年轻。
[安置在侧面板的旋钮——M7仔细看]
M7作为轻骑兵近期的书架箱主打产品,设计上还是有相当多亮点的。箱体背部也是一个特别的设计:开在箱体边角位置的小口径倒相孔。
箱体背面硕大的散热片能够将内部功率放大IC的热量快速释放,轻骑兵使用了如此分量十足的散热片,可以看出它们对这款产品的良苦用心,这也让我们M7的音质队多了几分期待。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一组RCA输入之外,没有任何其它设计。似乎从背板来看,仿佛少了什么东西,没错,音量调解和低音、高音增益旋钮。M7并不是取消了这些,而是将其设计在了主箱体侧面。
控制面板设计在机身侧面是当前颇为流行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相比线控的方式,既能节省成本,效果也非常不错。为了不影响整体的美观,调节电位器使用的是可以伸缩的弹出式电位器,调节完毕后,按下即可令旋钮与侧面保持水平,如此一来就不会看到突兀的电位器了。
[小箱能发靓声——近看发音单元]
发音单元方面,M7在高音单元方面使用了一颗3/4寸蚕丝膜单元,带磁液铷铁硼内磁磁路。丝膜高音单元的特点就是自然亮丽,细腻甜美,没有一般球顶单元的谐振峰和阴柔的音色。
而中低音单元的选择上,轻骑兵则是使用了4英寸云母强化PP盆单元,辅以定心支片和对称结构音圈,KAPTON(聚酰亚氨)音圈骨架。振膜则是很特殊的一体化锥盆无防尘罩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振膜分割振动。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单元采用T铁穿孔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主观音质解析]
对于一款2.0书架箱而言,其音质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功率分频器的表现。M7功率分频器采用了带L衰减网络的二阶林奎斯分频,从理论上来看,应该能为音质提升带来一定改善。
在电路设计上,M7的由于单元的灵敏度并不是很高,加上功率分频器的插入损耗,因此M7无源部分灵敏度不高,因此在配套功放选择上,必须要有足够的驱动能力。而被广大多媒体2.0音箱选择使用的LM1875正好是不错的选择。
规格上,M7的功率为20WX2,频响范围80-180K,扬声器阻抗为8欧姆。
在听音感受方面,M7的表现也是很有特点。毕竟M7采用的是4寸单元,无法和口径更大的5寸单元抗衡,因此在低频方面,下潜有限,力度和量感不够“劲道”也是可以理解的。轻骑兵的工程师向我们透露,M7并不单纯地追求低频的“生猛”,而是让人感受到柔和不造作的乐曲,因此这些也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了,纯净而不拖泥带水就是M7所要追求的境界。
高频的表现上,M7则显得中规中矩,笔者认为高频的光泽度不够,与中频的衔接略显突兀,不够自然。简单来说,在吉它等弦乐表演的时候,我们并不容易从中感受到演奏者在演奏中所包含的感情。但是好在整体感觉并没有给人杂乱烦噪的感觉,还是比较耐听的。
M7的强项都集中在其中频上,在曲目播放过程中,始终没有对中频加以过多渲染,让乐曲保持着原汁原味,无论是蔡琴饱含岁月沧桑的声音还是邓丽君细腻甜美的腔调,M7都真实地还原了出来。人声的厚度和饱满度上,M7都令我们满意。中性化的音色也不会令我们的听音取向发生影响。无论是年轻或是苍老的声音,除了一些包含低频成分的歌曲之外,M7都能游刃有余地展现出来。醇厚饱满的声音还是能够符合轻骑兵的设计理念的。
可以说,M7更加适合喜欢听人声等中频成分居多的朋友,当然,您如果对低频和高频的表现要求不高的话,M7纯净的声音同样适合您。这款产品报价350元,作为一款4英寸单元的书架多媒体箱,其能否为轻骑兵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