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恐惧,而我们选择了探索。”1月24日,马云带领“罗汉堂”团队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这家全球研究机构发布了成立以来的首份研究成果:《数字技术与普惠性增长》。报告认为,中国数字技术经验具有“惊人的普惠性”,倡议各国尽早、尽量广泛地普及数字技术。世界银行独立评审并认可了此项报告。
报告还指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以往几波技术变革都让人们害怕大量失业,但最终都证明是杞人忧天。“只有去尝试、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数字技术唯一担忧的是担忧本身。”
中国经验具有“惊人的普惠性”
罗汉堂由阿里巴巴于2018年6月在杭州倡议成立,志在集合全球最杰出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探讨科技发展的未知疑难。这份关于数字技术的报告,由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迈克尔·斯宾塞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领衔,协同罗汉堂研究团队及数位世界一流经济学家共同完成。
这份全文150页的报告以中国的发展情况为例,既展示了数字技术为普惠性增长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回应了技术性失业、侵犯隐私、落后的竞争政策和恶化的分配不公等社会焦虑。
报告指出,与此前的技术革命相比,数字革命有两个根本不同:一是普及的低门槛;二是数字化信息的低成本和非竞争性。这两大特性对普惠性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再是影响技术传播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数字技术能够成为普惠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不到十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已发展到全球最发达的水平,在2017年的零售总额中所占的份额高达23%。2011年,中国和美国的移动支付总额分别为150亿美元和83亿美元。但2017年,中国的移动支付总额已经增长至2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00多倍。
研究者们看到,妇女、穷人、少数民族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社会经济群体,能够在数字经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服务和赋能,而不发达和偏远地区也可能迅速缩小在市场进入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经济得到提振。报告认为,中国的数字技术发展具有“惊人的普惠性”,并对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报告强调,政府需要更多地完善监管,但也不能因过度强调风险而阻碍了实验和创新。中国的经验表明,公共部门已经取得了合理的平衡,营造了良好的伙伴关系,一方面鼓励创新,另一方面防范技术的滥用和控制风险。
回应焦虑,“分开现实与情绪”
面对技术性失业、侵犯隐私、落后的竞争政策和恶化的分配不公等社会焦虑,罗汉堂的研究者们也一一作出了回应,并倡议 “必须把现实情况与妄断推测和焦虑情绪区分开。”
报告认为,目前仍没有切实的证据表明,工作消失速度已经快于工作创造速度并出现“技术性失业”。就全球而言,近30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增加了50%,增加了近16亿人,但全球失业率一直相对稳定。
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关于它们能否具备高级的智能仍纯属推测。“以往几波技术变革都让人们害怕大量失业,但最终都证明是杞人忧天。”马云在报告前言中说,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人类,因为人类拥有爱和智慧。
隐私是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报告认为,由于数据共享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不需要做出绝对的选择,而应在每一个特定的背景下权衡得失。
结合在中国发生的经历,研究者们乐观地认为,数字技术同样也会是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将诸如脱敏、加密和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与用户许可程序相结合,可以解决许多与隐私有关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经常有人担心高科技公司或平台型公司过于强大。对此问题,研究者一致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些“超级平台”的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它们的主导地位是否依然会被挑战。以中国为例,很多平台都是可以被挑战的:其他企业可以提供差异化替代产品;用户也同时能选择多个平台产品。
据悉,世界银行独立评审并认可了此项报告。在当天双方发起的主题讨论会上,罗汉堂秘书长陈龙称,报告的研究、撰写到评审体现了罗汉堂成立时立下的双重使命。“一是理解数字技术如何帮助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其次是帮忙建立一个广泛的研究社区,聚合共识与力量,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新范式。我们想做的是,社会科学开放研究的贝尔实验室。”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