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杨超,火箭军总医院,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陈海旭博士,副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现代许多年轻人都自称“宅男”“宅女”,足不出户,一宅一世界。成天宅着是不少大学生的常态:看书、打游戏、追剧等等。
近日,南京21岁的姑娘小刘为了准备期末考试,一直窝在床上,除了睡觉、上厕所和吃饭,几乎不下床。
5天后,她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对了,肚子痛、臀部痛,左腿肿胀、发紫,周径比右腿大了足足7厘米,疼得晚上还睡不着觉。
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得了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肺栓塞,引发呼吸和循环衰竭,严重时就会发生猝死。
(图片来源网络)
卧床了几天,怎么就得了下肢静脉血栓呢?这种病到底有多严重?今天就跟大家详细的说一说。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创伤、手术、长期制动或者高凝状态等原因,导致血流瘀滞于下肢深静脉进而形成血栓的疾病。
下肢静脉血栓有哪些危害?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害是由于血栓脱落至肺动脉导致的肺栓塞以及血栓后综合征,前者可能引发肺栓塞致肺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后者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血管受损、血液黏度变大、血流过缓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我国的静脉血栓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和人们喜欢“宅”,久坐不动有一定的关系。
1、长时间卧床
手术后的病人,晚期肿瘤病人、孕产妇以及老人,如长时间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从而为下肢静脉血栓创造了条件。
2、下肢骨折
下肢骨折后,患肢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也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1、多喝水
久坐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每天喝1到2升水。
2、常做屈膝、勾脚的动作
手术后的病人,要尽量下床活动活动,做一些屈膝动作;平常人日常也可多做勾脚背的动作,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
3、定时起身活动
有调查显示,每静坐1个小时,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会增加10%。对于危险人群,如经常久坐的学生、上班族、孕产妇、老人以及长时间乘车的旅客,每坐1小时,最好能起来活动活动,屈伸下肢。
温馨提示:
对于危险人群如出现腿部抽筋或一侧腿部肿胀,皮肤发红或者发热时,在未检查清楚之前不要采用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以免血栓脱落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