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899年的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如果他生活在中国,看到当代人们精神栖居的应许之地,或许对图书馆的模样有了新的想象。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天堂一隅:
它由3000多家民营书商、国内外400多家主流出版社、以及千千万万网络文学作家组成;
1.8亿人在此阅读。他们在一年时间读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零售纸质书;
在这里,平均每个人比去年多读了一本书。
这是阿里巴巴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读书报告》。阿里大文娱首席财务官、阿里文学总裁宇乾认为,阿里巴巴经济体里的居民正在享受“更简单、高效和快乐”的阅读体验。
这份“简单、高效、快乐”来之不易。十五年间,互联网用纸和电并行书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碎片化时间化敌为友,在仪式感中寻找阅读的净土和深山。
最终,由时间证明,人们越来越尊重阅读。
互联网打碎阅读习惯,反客为主
2004年,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移动阅读时代来临。自此,人们开始了一段为互联网拯救碎片化时间振臂高呼,却又被现实反客为主的时代。
三年间,手机报喷薄而出,一份《中国日报》就有30万用户订购,甚至有手机报取代都市报地位的说法。
电子杂志借机进入手机,融入图像、文字、简单动画,来势汹涌。2007年,徐静蕾的《开啦》第一期便以300页霸占了人们的电子屏幕,此后月均下载达到800万。
在2G网络的手机朝着3G迈步的那个年代,移动载体对阅读习惯进行一次大松绑。古人所谓“枕上、厕上、马上”的读书最佳场所在现代重演,场景被拓展到交通工具等任何手举手机就能联网的地方。
人们感受到阅读随着场景变换带来的乐趣。移动化阅读有了一个新的代替词语,碎片化阅读。它本是中性词,人们见缝插针汲取信息,迎来阅读狂欢。
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电子书、平板电脑进入大众生活。
问题随之而来,2012年,一篇名为《碎片化生存》的网文把阅读面临的严峻性摆上台面: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它总是不断迁转,像一条水银做的蛇。
这是互联网反客为主的开始。4G网络还未到来,人们开始讨论在碎片信息轰炸和追杀之余,如何喘息。
微博、微信、公众号、图片、视频、有声读物、AI智能,甚至“5分钟看完一本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的速成阅读出现。在这个新世界里,时间无始无终,信息周而复始,令人力倦神疲。
阅读,似乎与碎片化彻底为敌,圣神且庄严的摆在读书人面前。
为多读一本书,打造“净土”和“深山”
量变促进质变的那一刻,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照进互联网。
阿里巴巴《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交出了另人眼前一亮的结果:得益于互联网购书渠道便捷、电子书普及,在淘宝、天猫、闲鱼、阿里文学等平台上买书和读书的人,在2018年平均每人多读了一本书。
根据报告,在淘宝、天猫、闲鱼、阿里文学等平台上买书和读书的人,已经达到1.8亿,人均购买纸质书5.5册。而2018年4月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
唱衰的局面终于扭转。事实是,互联网营造了一个“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阅读空间,在一个角落,用一束光,筑起一个缤纷的世界。
以时间为线,这一本书,足以说出太多的故事。
2012年,天猫图书成立。在此之前,淘宝和天猫的图书业务早已存在。到2015年,天猫图书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平均在线6000万图书,这一销售规模已是更早起步的京东图书的3倍。
2015年4月,第20届世界读书日,彼时以数字阅读、版权衍生为核心的阿里文学亮相。此后,阿里文学手握“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两个拳头,闯进“阅读”这片江湖。
2016年,天猫图书销售超过4亿套,以120亿销售额占据线上图书市场50%份额,图书整体市场线上规模首度超越线下。那一年,《秘密花园》大火,光在当当天猫旗舰店就卖掉60多万册。
2017年,天猫已形成一个有3000多家民营书商、国内外超300多家主流出版社等组成的生态体系。当年,天猫图书联合全国100家出版社以及名人推出“百社好书”计划,1000余种经典图书以近半价发售。
2018年4月,全国首家天猫新零售书店落地上海复旦大学的志达书店。10月,杭州的博库书城天目店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猫新零售体验书店正式开业。在新零售书店里,顾客随意拿起任何一本书,经过“结算门”时就可以自动刷脸完成支付。
2018年6月,阿里文学和天猫图书联合推出的“天猫读书”APP正式上线。用户在淘宝、天猫购买部分纸质书时可以同时购买其电子版。至此,阿里文学旗下拥有书旗小说、天猫读书、妙读、UC小说、优酷书城、PP书城等一系列产品、入口。
2019年初,在淘宝、支付宝里也出现了“阅读”的身影。天猫读书和书旗小说用了一种更轻便的形态分别进入到这两个国民应用中,以满足电商、金融用户在阅读上的需求。
在阿里经济体中,阅读就像一杯清茶,经过自身的酝酿、浸泡之后,开始芳香四溢。其色、其香、其味、其韵,让人们从实物消费中抽离出来,享受片刻的惬意。
更因为有淘宝的存在,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出关于阅读的信号,孤本书、绝版书得以重见天日。闲鱼二手书市场则拓展了旧书二次流通的边界,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书籍不再束之高阁,下一个主人正在期待它的到来。
至此,淘宝、天猫、阿里文学、闲鱼等一起构成了阿里生态中找书、买书、卖书和读书的入口。
恍然间,那些被视为碎片化的、网络的产品,像一颗颗子弹,将阅读重新送回大众日常生活。人们把目光转向这个入场并不是最早,却为“多读一本书”做出巨大努力的生态体。
在阿里经济体,诞生一种新的阅读仪式感
“阿里文学在2019年就做两件事。一是在网络(通俗)文学领域继续做大做强,让更多好产品涌现;二是在出版(严肃)文学领域建立新的模式,能够让出版文学从纸变成纸电同体。”宇乾告诉天下网商记者。
目前,阿里文学已经成功闯进网络文学领域前三,与阅文、掌阅齐驱,成长速度在行业中公认为最快。
在这里写书、读书的人,正在成就一种新的阅读仪式感。它是人们对认真阅读公开缅怀之外的情绪,这种尊崇感源于互联网。
网络文学的阅读仪式感,来自万千读者。他们见证了一本书,从零到一,从无化有,从天马行空到铅字出版,最终走上大荧幕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网络作家既要有写作天赋,也要进行后天努力。具体来说,网络作家首先要有又好又快的写作能力,第二是把握能实现个人发展的网络平台,第三则要坚持写作的初心。这三点,缺一不可。
记者了解到,像骠骑、了了一生等阿里文学签约作家,他们在创造前期,阿里文学的编辑必须要跟他们进行一次彻底“复盘”:编辑们先是帮作家分析个人写作特点和已有作品优缺点,然后确定新书的人物关系和故事逻辑,经过面聊和反复的市场论证后,才让作家动笔。这与蒙眼狂奔的创作方式相比,更能击中读者和市场痛点。
出版领域的阅读仪式感,存在于时代热点下最快速便捷的消费反应。人们对阅读的热情,在此产生化学反应。
去年10月,当得知一代大侠金庸先生离世,一万多名读者涌进到天猫购买金庸先生的书籍,当月销量是之前两年年销售量的总和。2018十大图书,《金庸作品集》更是高居首位。
《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在天猫平台上三天卖出近3万册,销售量同比增长超70000%,而天猫科幻小说销售量更是在短短3天同比增长1800%。
大众在互联网,通过一本书、一部电影,看到了自我对文化阅读的极度渴望。
然而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传统阅读,许多读者正在以“纸电一起读”接受新知识。
2018年6月,阿里文学和天猫图书联合推出的“天猫读书”APP正式上线。半年时间,电子书订单总量超过2500万单。其中,46%的读者为90后。他们是互联网消费的主体力量。
实体店也在寻求和互联网的合作。早在十多年前,电子商务在中国还处于一个比较萌芽的阶段,新华文轩等平台就已经开始在淘宝卖书。在经历了淘宝到淘宝商城,再到天猫图书等变革后,新华文轩开辟了电子书,目前其上架的电子书数量已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四川新华文轩销售一部经理冷再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对阅读的需求正在增加。虽然像“网红书店”的出现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些新兴事物实际上也带动了阅读的气氛。
互联网,正在为那些无边无尽无穷的知识与读者之间创造更多的见面机会。
“现在我们很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还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宇乾说道。过去一年,阿里用生态的力量做到了让每个人多读一本书。
而现在,阿里经济体内与“阅读”有关的业务,正在用自己最擅长的互联网方式,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提供阅读产品和体验。阅读不再一个平台的业务目标,它更重要的使命是让所有国人在精神上有所收获、有所享受。
文章来源: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