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城市捐款巴黎圣母院又反悔的乌龙事件登上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冲动捐款”话题重又回到人们视野中,被看做是与“冲动消费”类似的心理作用下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慈善本是好事,但是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一事的付出,难以持久。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曾说:“捐赠应该是慎重思考后的决策,而不仅仅是屈服于一时的感动而做出的反射性行为。”
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兴起、公民意识的进步、新慈善法的出台等共同带来了“指尖公益”的繁荣。
以腾讯公益平台为例,自2007年成立至今,共获得2.27亿人次网友捐助超过52元亿善款,全民公益热情成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向善的重要推力。
但同时,民众的公益热情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公益生态的成熟度与专业度、公益项目的透明度、执行效率提升仍是业界亟需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失真或者夸大,信任的“黑匣子”频生。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2018年99公益日,腾讯提出“理性公益“的倡导,倡导每一次捐赠,不仅源于情怀,更源于对项目的信任。
腾讯公益的透明化制度和“冷静器”的上线,正是“理性公益”在现实中的实践探索,寻求由关注“公益规模”到关注“公益可持续性”的理性循环。
最高的项目准入门槛
腾讯公益对平台上所有项目设立了严格的透明度准入门槛,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不予上线筹款。并设定最高公众筹款额度,和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共同推动公益行业整体透明化提升。
截至今年5月1日,腾讯公益平台上,总共在筹2531个项目,其中累计筹款额大于100万在筹项目,满足近3个月发布进展和超过一年发布财务披露的项目数量达标度100%,15、16年年筹款额大于50万的项目已完成披露97%。
最烦琐的项目进展要求
腾讯在去年99公益日发起了“回响计划”, 通过回访并拍摄备受关注的公益事件,让资助人用最直观的方式看到公益资源流向和成果,这种透明不仅仅指账目数据上的透视,还可以零距离总结有效经验和先进模式。
包括春蕾女童、新阳光病房学校、爱的分贝聋儿救助、小朋友画廊、临终关怀、荒野新疆白鸟湖保护、做流浪动物的英雄、爷爷奶奶一堂课和外婆的礼物等项目。
通过视频记录,为大家带去项目的透明改变。同时从单个项目的改变,引发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最克制的产品缴费设计
目前,在用户捐赠前,腾讯公益平台会弹出一个“透明度提示”(冷静器)的消息框,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捐助。
?“冷静器”并非是“拦着用户不让捐款”,而是希望用户每次捐助前,能多想一会,不只是感动和冲动,更源于理性和信任。
通过使公益事业更透明化,让人们做公益能成为一种主动性习惯或一种生活方式。
“理性公益”倡导下,捐款热情不降反升
广州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期间释放信息显示,在“理性公益”提出后,99公益日捐款额度和人次不降反而大幅提升,共有2800万人次参加捐款,公众参与人数同比翻了一倍,社会各界反响很热烈。
这也证明了理性的公益理念得到了用户最真实和直接的支持,让整个行业走向未来收获信任。
而这也正印证了“理性公益”的愿景:让数亿用户的每一份善念都能发于真心、成于理性、恒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