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震源深度16千米。
截止6月18日上午8点40分,长宁县和临近珙县共发生3.0级及以上余震17次(另有两次2.9级),其中3.0-3.9级12次、4.0-4.9级3次、5.0-5.9级2次,分别是6月17日23时36分珙县的5.1级、6月18日7时34分长宁县的5.3级。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截至6月18日11时,地震已造成宜宾市和乐山市8县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因灾伤病135人,紧急转移安置4496人;倒塌房屋72户73间,严重损坏房屋12户19间,一般损坏房屋6424户781间;直接经济损失1081.8万元。
目前,长宁县、珙县已完成第一轮全面搜救,未发现新的伤亡情况。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官方也做出了详细的解读,确定本次地震序列相对活跃,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为走滑型地震。
上图是四川长宁6.0级地震序列分布图,其中红色三角形为观测台站、红色圆形为3.0-4.9级地震、五角星为5.0-5.9级地震。
资料显示,1900年以来,本地地震震中5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50-100千米范围内发生过2次6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917年7月31日云南大关6.8级、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北7.1级地震,其中前者是距本次地震最近的6级以上地震,空间距离约80千米。
震中100-200千米范围内发生5次6.0-6.9级地震,均属于1935-1936年四川马边6级强震群序列,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马边-大关地震带上。
据介绍,本次长宁6.0级地震位于川东南地区,发生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长宁背斜构造附近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上,与上述6级以上地震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8.0级地震、庐山7.0级地震也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彼此并无直接关系。
川东南地区自2018年12月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跃,本次地震南侧约14千米处曾发生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7级和2019年1月3日四川珙县5.3级地震。
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典型的构造地震活动, 较同类地震相比余震较为丰富,可能与震区附近分布有多条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触发活动有关,但与上述两次5.0级以上地震不属于相同地质构造块区,是相对独立的两组地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