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里,知名主持人涂磊把脚搭在了机舱上。他发微博澄清并致歉:因为职业原因,腿部患有静脉曲张,医生建议把腿抬高……接受大家的监督。
那么,静脉曲张,是怎么一回事呢?
回家的路——血液回流机制
假如你是一滴血液,你会很容易理解这种疾病。
歌里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其实,血液才是最辛苦的。成年人大约有数十万亿个细胞,比银河系里的恒星都多。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都需要养料、都会产生代谢废物。所有这些,都得靠血液进行运输。这意味着,每一滴血液,都不得不在心脏的驱动下四处游走。
所有的奔波之中,又以小腿之旅最为辛苦。在医院量血压,医生会把患者的上臂放在与心脏大致平齐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上臂太高或者太低,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反过来说,血液所处的位置不同,回心脏所需要的力量也不一致。人体哪个位置离心脏最远呢?自然是小腿。
如果你不幸进入下肢,那么,你的回程起于下肢浅静脉,也就是足背上那些青色血管,随后,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小路”,通过它们,你可以进入下肢深静脉,最后进入腹腔、穿过膈肌、回到心脏。
假如回程发生在晚上、身体正躺在床上,你可以额首称庆。因为下肢和心脏大致平齐,二者之间的压力差很低,所以,心脏收缩扩张产生的力量,足以把你“抽调”回去。假如回程发生在白天、身体处于站立状态,下肢与心脏之间存在巨大的压力差,心脏的力量,便不足以提供“返程票”了。
拦路虎——静脉曲张的成因
幸好,人体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进化出了两个独特的结构:肌肉和静脉瓣。
下肢浅静脉的肌肉层非常厚,当它们收缩时,就像按压喷壶的握把,可以产生相当强的压力,把你从脚掌一点一点往小腿推。到了小腿之后,你会看到静脉瓣。静脉瓣是一种单向的阀门——想通过它往心脏走,可以;往下肢走,不行。
好了,现在你已经到了小腿。虽然不会重新回到脚掌,但是离心脏仍然有十万八千里。没关系,人体还有第二个心脏!
下肢的浅静脉与深静脉间,也存在着静脉瓣,使得血液只能从浅静脉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处于肌肉的重重包裹之中。这些肌肉,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心脏。当它们舒张时,深静脉内压力减少,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静脉瓣打开,四周浅静脉的血液会进入深静脉;当这些肌肉收缩时,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静脉瓣关闭,血管内的压力增高,血液就有了动力回到心脏。如此不断反复,血液便能顺利踏上归途。
反过来说,要是这些结构受到损伤或者功能不足,便有可能出现回血不畅。比如,久站、久坐,腿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肥胖人群,血液总量增加,需要往心脏运输的血液也相应增加;抽烟的人,血管内皮可能会受到损伤;女性,尤其是孕期雌激素水平高,而雌激素具有扩张血管的倾向;老年人,静脉退化;还有一些患者因为遗传关系,先天静脉薄弱、静脉瓣功能不全。
这种回血不畅,便是我们常说的下肢静脉曲张。因为回血不畅,血液堆积在下肢浅静脉。症状轻微时,可能看不出来,只有在检查时才会发现;倘若病情继续发展,小腿上可能会出现扭曲的青色血管,严重时,会出现肿胀、酸痛,甚至是溃疡。
并非大病,重在预防
总体来说,下肢静脉曲张不是一种严重疾病。在疾病早期,选用合适的弹力袜有助于帮助血液回流;即使到了中后期,也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截肢)。特别在意外观的话,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前所说,下肢的深浅静脉互相联通,而静脉曲张一般发生在浅静脉,通过手术切除相应的血管,既不会影响功能又能改善外观;也可以考虑激光、注射治疗等,原理大致相似——通过光线或者药物有意诱导血栓,当血栓出现之后,血管内不会有新的血液淤积,看起来便好很多了。
这里也提醒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父母。如果父母都有静脉曲张,自己患静脉曲张的概率相当大。可以带他们去看医生,生活上定期翘腿——每天四次、每次三十分钟,对于改善血液回流,非常有帮助;至于自己,烟啊、肉啊,克制一下,控制好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坐久了、站久了,稍微活动一下,对于预防静脉曲张,都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