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在成都召开。作为本届软洽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 CEO 峰会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对接大会上,以虹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与海内外顶级院士专家、国际国内知名机构一起围绕“聚焦城市机会,推动产业融合”的主题展开研讨,从趋势、市场、技术多维度剖析人工智能发展。
(大会现场)
近年来人工智能逐步走出实验室,开始商业化落地。AI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从技术研发转向了应用及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业务负责人张凌斌在现场主题分享时表示“人工智能必须和实体产业相融合才有价值,用成熟的AI技术赋能百业是虹软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业务负责人张凌斌上台演讲)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会议参与者的普遍认同,也正是在AI场景化落地的大趋势之下,虹软率先布局推出了可提供免费AI算法的虹软视觉开放平台。该平台将人脸识别、人证核验、活体检测等核心算法以离线SDK的方式免费开放,真正降低了AI技术的使用门槛,推动了AI技术在众多细分领域中的应用,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核心技术竞争力。
比如在智慧旅游领域,三和融通公司借助虹软人脸识别、人证核验等算法对其大武汉旅游年卡进行升级,购买渠道由线下转向线上,入园验证方式也从传统的指纹验证转为人脸识别"无感知”验证,整个商业模式也同步实现了智能升级。当前,三和融通的人脸识别旅游年卡项目已在众多景区普及,用户总量从此前的5万激增至130万,并仍在持续快速增长。
景区“刷脸”验票
智慧教育领域,上海卡得蓓蕾凭借虹软人脸识别算法完成了全国百所学校的智慧校园改造建设。其智慧电子班牌集成虹软人脸识别算法,实现考勤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业务环节的效率。还有应用于学校大门、宿舍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的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应用于学校食堂、便利店等消费场所的人脸消费系统等,上海卡得蓓蕾将 “人脸”作为校园里面每个人的唯一标识,无缝切入了整个智慧校园生态,真正实现了校园信息化。此外,北京市公租房人脸识别系统,金华、禹州、赣州等多地上线的“刷脸”乘车服务,以及全国5000家以上的工地,数万家酒店在规模化商用的人脸考勤、人脸门禁、人证机等各类创新应用,都采用了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的人脸相关算法,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实际上,这些企业本身在各自领域中已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数据优势,但想要实现“+AI”的智慧化转型,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毕竟对于扎根于细分领域的众多中小创新创业企业来说,AI算法的技术准入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成本难以预估,因此和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合作,通过外部赋能来驱动创新变革,才是其制胜的关键。张凌斌表示,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希望通过不断的新增产品及功能,从算法赋能、编程开发、硬件选型等各个环节上助力中小创新创业企业,让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门槛真正降到最低。根据IDC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98.4亿美金。未来1-3年内,人工智能应用将渗入到企业的各项应用程序和业务场景,势必将为组织的人力结构、业务流程甚至所在的产业结构带来变革。这一过程中,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也将继续帮助更多中小创企业快速完成AI产品落地,实现创新突破、业务转型、赋能行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