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发明: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
  • 魏德勇
  • 2019年09月20日 00:21
  • 0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开国君主刘邦之孙,刘姓家族的大才子,曾和宾客们一起编撰了划时代巨著《淮南子》。“塞王失马”的故事就出自此书。

刘安也是一个孝子。他的父亲叫刘长,因为谋反不成被汉文帝抓住,在发配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途中绝食而死。

母亲于是教育小刘安潜心学习,不要涉足宫廷之争。刘安从此谨遵母命,广涉群书,细研治国安邦之道。

稍年长,他袭爵淮南王后,学“战国四君子”,延揽宾客,身边聚集了一帮才志之士,其中雷被、伍被、晋昌等八位被时人称为“八公”。

刘安除著书立说外,还和“八公”等人在淮南国都寿春(今安徽省境内)的北山上筑起火炉,炼制长生不老药。刘安希望炼出一粒丹药保母亲长命百岁。

炼丹的北山被后人称为“八公山”(成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中八公山即指此地)。

豆腐的发明: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

有一天,刘安的母亲生病了,刘安到床前端茶递水。突然,刘母对忙碌的儿子说:“安儿,为母想吃黄豆!”

刘安很惊诧:“母亲,黄豆很硬呀,您咬不动吧?!”

刘母接口道:“那可以磨成豆浆呀。只是母亲不想喝浆,有什么好办法吗?”

刘安想起晋昌曾在谈话中提过豆浆中加“地水”会变硬,加上以前在《春秋》等古书中也见过类似的记录,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刘安出府后径到北山上,只见众人都忙得热火朝天。他不动声色地来到晋昌身边,轻声问:“晋昌,你上次提过的‘地水’,现在能弄到一些吗?”晋昌忙说:“有呀,我马上就去帮主公找一些吧!”

一会儿,晋昌送来一杯“地水”。刘安用手沾一点尝尝,发觉比一般的盐水要咸一些。原来,这是宾客们从地洞里打来的水,故称“地水”(其实就是卤水)。

接着,众人按照刘安的吩咐,把浸泡后的黄豆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烧火煮开;刘安则把一小勺卤水缓缓倒入沸腾的豆浆中。奇迹发生了,只见豆浆慢慢凝成块状,形成所谓的豆腐脑。

这便是歇后语“卤水点豆腐 —— 一物降一物”的来历。

刘安用勺取了一小块放入口中,一下就化了;随后,他配着辣椒面等佐料食用,感觉味道极好,忙叫人盛了一碗给母亲。

刘母吃着这又香又软的“豆腐脑”,眉毛舒展开来,病仿佛都好了许多。

于是,刘安把这种经卤水点化后的块状物叫做“豆腐”,并让人记入《淮南子》中。

不久,豆腐传入宫中。王宫贵族利用豆腐加上其它食材,做成各种漂亮、口感极佳的菜品,以宴宾客。

后来,豆腐制作之术普及到民间,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从官府到百姓家的长盛不衰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尽孝的刘安因为发明豆腐,被称为豆腐业的鼻祖。


文章出处:蝌蚪五线谱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