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不时会发生意外,常见的就是急病发作,紧急时刻飞机会迫降。日前有报道称广州飞往纽约的航班中,有老年乘客突然无法排尿,积累的尿液有1000mL,危急时刻有两位医生自制医疗设备,用嘴帮老人吸出800mL尿液,使老人转危为安。
这两位医生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红医生和海南人民医院肖占祥医生,他们义务帮助机组紧急救助这位老年乘客,其中张红医生用嘴吸出尿液,整整37分钟,帮助老人排出800毫升左右的尿液,化解了危机。
这件事已经被网络热传,很多人对两位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其中海南人民医院还重奖肖占祥医生10万元。
不过,在专业医疗自媒体丁香园看来,这件事其实是个很坏的宣传,虽然塑造了两个医生的英雄形象,但本质上掩盖了航空公司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以下是丁香园发表在知乎上的回答:
这是一个很坏的宣传,用塑造英雄医生的方式掩饰航空公司的问题。
这一事件背后有哪些疾病知识需要了解?一定要医生让嘴吸吗?
让我们一起了解下。
什么是急性尿潴留?
尿潴留指的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急性尿潴留发病突然,膀胱内胀满尿液不能排出,患者十分痛苦。
急性尿潴留的处理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排尿。导尿术是解除急性尿潴留的最简单方法。如不能导尿或不能插入尿管时,可采取粗针头膀胱穿刺的方法引出尿液。
在这次的病例中,患者在飞机上发生急性尿潴留,采取导尿或穿刺引流是正确的方法。
当时是如何抢救的?
尿潴留需要导尿包及穿刺设备进行处理,但是在飞机上只有一般的急救包及氧气面罩,并没有专业的穿刺引流设备(注射器只有一种规格)
听到广播后,听到机上广播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生张红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来到机组休息室,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面罩上的导管、注射器针头、瓶装牛奶吸管、胶布自制穿刺吸尿装置。
由于患者膀胱紧张,加之注射器并不能产生足够压力吸取尿液。客舱空间有限,将装置架设至高处的可能性较小,针头也过于尖细,无法因压力差自动引流老人膀胱内的尿液,加之因膀胱过度胀大,自主收缩功能减弱,使得穿刺引流进入瓶颈。
在这时,张医生选择嘴吸出尿液,而这也是控制尿液排出速度与力度的最佳方法(需要间歇,缓慢放出尿液)。半小时后,张红顺利帮助老人排出 700~800毫升尿液,老人病情得到缓解、情绪也逐渐平稳。
5 个小时后,飞机落地,患者得到进一步处理。
一定要医生用嘴吸尿吗?
一定要医生用嘴吸尿吗?这也是很多读者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
张医生才随后的采访中表示:
患者由于长时间膀胱膨胀,膀胱没有什么张力,虽然肖主任对病人的膀胱进行了轻轻的按摩,但是压力还是不足以让尿引出。
在尝试吸了一下后,发现能吸出来,但是不会像虹吸作用一样吸出来后不停地流出。另外由于时间紧迫,需要赶快排出病人的尿,还有一点是由于病人感到疼痛不舒服,比较躁动,好不容易穿进去了又担心第二次穿穿不到。
想到了赶快用嘴把尿吸出,是一个实属无奈的情况。
应该的流程是什么?
难道以后医生坐飞机,都要做好吸尿的准备?
这次事件中医生的表现可以说完美,能够迅速诊断、自制设备、盯着巨大的压力及生理不适,坚持 37 分钟吸出 800 ml 尿液。
但绝不应认为这种是应该的,这背后,掩盖了航空公司航班内急救物品严重不足的问题。
《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卫生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对批准载运 100 名以上乘客和航段长度超过 2 小时的飞机,配备一个医疗箱。如国家规章允许,运营人可选择将推荐的药品放在急救箱中。
不要让医生能够用操作器械解决的问题,非要自制简易设备吸尿。
结论
医生的天职是救人,但是不意味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特别是在缺乏必要条件的情况下。
没有导尿管、没有注射器、没有急救所需的药物,这一次患者能够抢救成功,靠的是急中生智的处理以及医生本人巨大的牺牲。
这一点上,机组及航空公司是有责任的。
而宣传这种事迹,可能对后面的医生造成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