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将小鼠置于模拟人类轮班时间表的明暗循环中时,会改变它们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
生物钟与环境的明暗周期同步,不仅负责调节睡眠和饥饿的时间,还负责调节葡萄糖的稳态和新陈代谢。先前的研究表明,关键时钟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小鼠迅速地发展出代谢紊乱和肥胖。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雌鼠放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明暗循环中。在每周的四天里,安排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黑暗循环。而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研究人员将时间提前了8个小时,黑暗从正常的光照期开始。这么交替四周后,研究人员在一天中的多个时间点测量了小鼠的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和胰岛素分泌,以及它们的进食量和体力活动情况。而对照组的小鼠则是在整个四周内都待在12个小时的明暗循环下。
与对照组相比,轮班制的小鼠在早期光照阶段的空腹血糖值(10.86 mmol/L vs 8.98,t=2.821,P=0.022)和肝糖原(F=29.883,P<0.001)水平均升高。此外,在光照中期,它们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了(F=9.056,p=0.009)。然而,若将喂养时间限制在固定的12小时内,则可以消除胰岛素敏感性的这种变化。虽然平均的日葡萄糖耐量与轮班工作的时间无关,但其正常日节律仍有2.27个小时的变化,波幅衰减20.4%。其中,轮班制的老鼠比对照组的老鼠吃得早,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们整体的食物摄入量。
目前的这项研究仍有其局限性:只研究了雌性小鼠,且没有收集睡眠数据。如果这些老鼠身上发现的葡萄糖耐量模式也出现在轮班工人身上,就有可能导致葡萄糖摄取的节律与用餐的时间不匹配,而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的改变则可能使轮班工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