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截止到北京时间2月7日8时10分,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211例。
较昨日上升3151例;疑似病例26359例,较昨日上升3833例;治愈1542例,较昨日增加389例。
为了公众安全,不少企业上班时间都延长至2月10日。
除了少出门勤洗手注意通风之外,想必大家还在想办法购买口罩。
但由于口罩成为紧缺资源,都优先提供给疫区。那么,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在上班路上做好防护措施?
N95口罩可反复使用
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次使用(建议不超过5次),虽然没有官方官方建议。
但从一些已有的研究来看,在佩戴 2 天后仍能达到 95% 的过滤效率。
如何存放已使用过的N95?
用单手拉住口罩带子,取下口罩,千万不要接触口罩的内外面;取下后可以悬挂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者可以装入干净的密封袋。
但如果出现口罩有破损、脏污;呼吸阻力变大的情况出现,及时更换。
外科医用口罩也可以反复使用吗?
其实按道理来讲外科医用口罩是一次性口罩,一般4小时换一次,真的不建议大家重复使用。
但是由于现在情况特殊,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仍然是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复工复产需要一定时间。
如何科学节约使用口罩,成为不少人关心的问题。
钟南山表示:一般4个小时一换,但不用每戴一次就换一个,吃饭或者做其他事情之后没必要又换一个,只要把口罩的内面朝里叠起来,合理存放(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放进干净密封袋等)就可以继续用,前提是口罩是自己用的。但去过医院的口罩一定要扔掉,减低感染风险。现在来说,在疫源地戴口罩是应该的。另外,在密集的公众聚集地,哪怕不是在疫源地,也应该戴口罩。
KN95防护能力与N95相同
KN 95 和 N95 防护力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法规标准的认证等级。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选择N99,,N100,KN100,FFP2,FFP3等级口罩。
但这里想要呼吁大家,尽量把这些医用防护级别的口罩留给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才是最需要这些口罩的人,普通群众使用医用外科口罩足矣。
蒸煮口罩行得通吗?
另外,网络上出现“蒸”、“煮”等方式给口罩“消毒”,这方法十分不可取,尤其是高温蒸煮的时候,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会破坏口罩的结构和性能,最好的方式就是自然阴干或用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
总结一下以上内容:
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出门,健康人员在不去医院、火车站、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的前提下,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建议使用5次以内),但是需要自然阴干并且把口罩内面叠起来,合理存放;如果出现破损、脏污;呼吸阻力变大就把口罩捆好来用塑料袋装好进行垃圾分类。记得别再去蒸煮口罩了。
如何防范?
外出:
如何在坐电梯时防范病毒?
戴口罩坐电梯,不用手来碰脸,到了家就洗手。楼梯扶手、小区器械等公共设施能不碰就不要碰,真的碰了别摸鼻子、嘴巴和眼睛,请马上洗手。
附近街区有确诊病例,使用公共厕所还安全吗?
基本安全,但要额外做好洗手、衣物消毒的工作;另外,公厕中也可能存在飞沫传播,请戴好口罩,最好就不去公共厕所。
外出回家后,衣物该如何消毒?
一般只要不接触危险人群,衣物正常换洗即可;或者可选择用酒精喷洒外套消毒,如果没有酒精,浓度达 70%—75%的酒也可以。然后将消毒后的外套翻转对折后让内侧朝外,放在玄关处。
居家:
小区疑似/确诊病例使用过的垃圾,是否会造成感染?
有可能,但是概率非常小。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垃圾,基本只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下一个人。所以专家建议:任何时候,请认真洗手,或者带一瓶酒精免洗洗手液。
太阳出来时,能晒被子吗?是否有被污染的风险?
晒被子不用担心被污染,根据“冠状病毒的环境生存能力”研究显示:受干燥、热、通风和紫外线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在阳光下,病毒的活性和存活时间都会降低。
为什么要通风?病毒会不会沾着灰尘飘进家里?
通风能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病毒起码有2—3日的存活时间,在室内可逐渐累积,提高室内病毒的浓度;反观室外,不仅空间大,还有紫外线,病毒的浓度相对更低。
另外,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气促、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或接触史,以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除此之外,少接触外人,加强屋内空气流通,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总之一句话,出门戴口罩,安全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