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非典”,留给很多中国人的回忆是痛苦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们,是很难想像在那个资讯只靠电视的时代,巨大的信息缺口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恐惧!
幸运的是,我们战胜了非典。同时也让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慢慢从幕后走上台前。
17年后,当又一场相似的灾难出现在我们眼前时,这一次,我们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信息披露渠道
2003年,互联网用户只是一个小众群体,那时的手机还以功能机为主。虽然已经有了WAP网站,但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平台的水平。那时的人们主要还是依靠新闻联播,去了解每天的疫情发展情况。
17年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的主宰,手机、网站,各种随处可见的权威信息发布,让疫情变得更为透明。更快的数据发布,更方便的信息获取。
甚至在很多视频网站上,还出现了诸如“教你如何戴口罩”、“五步洗手法”等科普类内容。
网络参与的结果,是人们的卫生意识迅速提高,大多数人取消旅行,外出时主动佩戴口罩……,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疫病的传播机率。
个性化查询
控制密切接触者,是传染病防治的一大根本。互联网除了作为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外,也承担了一部分个性化查询服务。
比方说同程网、微信、支付宝上线的“确诊患者同乘查询”,能够快速查询出自己所乘车次是否含有确诊人员。
一些基层社区也在通过微信小程序,统计进(出)小区的居住人口。而这种个性化查询服务,在17年前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大数据指导
春节是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的一个节点,恰恰也是此次疫情爆发的中心。
以往面对这种情况时,决策者往往会面临一个两难境地,人在哪?如何防?
17年后的今天,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只要点开某个城市的“迁出目的地”或“迁入来源地”,计算机就会自动绘制出该城市的春节人口迁徙图,以帮助政府做出最合适的防控安排。
大数据能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通过跟踪每一个人的移动轨迹,建立关系图谱。
交通、电信、地图等信息自动汇合,最终会生成了一份人员移动的精准轨迹。有没有到过疫区,是否和疑似人员有过接触,在这张图表中一目了然。
除了对相关部门了解疫情有所帮助外,对于调整本地区的防控手段,也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疫情上报
如何才能及时地上报疫情,是患者治疗乃至疫情防控的关键。
和17年前相比,疫情上报的渠道通过互联网,覆盖到了更多人群。例如,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求助者提供协助。
网络办公与网络授课
为了规避春运返程潮所带来的疫情隐患,国务院先后两次延长了2020年春节假期。
对于很多工作急需开展的小伙伴来说,远程办公无疑解决了大家心口最大的难题。
在线会议、远程协作、音视频会议、共享文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将办公模块开放出来,免费供大家使用,以便需要的人能够及时远程办公。
中小学教学也是如此,腾讯课堂与钉钉先后开放了远程教学模块,以降低延期开学对于孩子们所造成的影响。
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将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
生活保障
与17年前更多依靠政府动员相比,物流、外卖、电商、共享出行平台,在此次疫情中同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菜鸟联合中通、德邦等企业,第一时间将医疗物资送抵武汉。
外卖、电商等平台则在保证骑手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城市生活需要。网约车平台则承担了社区应急出租车的募集与协调,为城市的正常运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信息提示也开始出现在车联网系统,百度CarLife+增加了疫情提醒功能,将发热门诊、疫区游客定点接待酒店纳入其中,一键导航即可满足疑似病人的诊疗需要。
写在最后
十七年前,我们遭遇了一场人间灾难,却无意间助力了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一批互联网企业。
十七年后,当又一场灾难席卷中华时,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种灾难。
一条消息半小时传遍全国,一个电话满足购物与生活需要……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是各种服务,而我们所收获的却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坚强决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险阻,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