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0日,“中国首届信息本地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经贸委、国家奥委会等部委的领导和中央编译局、中国翻译协会以及交大铭泰公司的学者、翻译专家们济济一堂,共商中国信息本地化产业发展的大计。与此同时,世界上首家采用“翻译连锁”模式运作的大型信息本地化服务机构“东方翻译工厂”在本次论坛上宣告成立。
信息本地化行业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崛起的新兴产业,它主要是通过本地化产品或服务为客户解决在不同区域市场的语言、文化、技术等问题,使其适应当地用户的需要。据世界性组织LISA(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的统计,本地化行业当前的年销售额为150亿美元左右,发展势头良好。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信息本地化能够为客户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现在世界上20家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投入约15亿美元的本地化费用,就能为客户带来大约500亿美元的销售额。高达1:30的投入产出比,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到2005年,全球翻译产业预计产值将达227亿美元,这可为用户带来近9000亿美元的销售市场价值,折合人民币约为70000亿元。
蛋糕无疑是相当香甜诱人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领导表示,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对翻译服务和信息本地化的需求。可以预见,中国的信息本地化市场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几年内销售额可达210亿元。但目前中国信息本地化的能力令人担忧。国内约有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基本呈现出“小、散、弱、差”的状态,成为加入WTO后,中国迅速国际化的障碍。有许多企业是只有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的“夫妻店”,缺乏竞争力,使我们的产品、服务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5到1/10,也无法使产业真正形成规模。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技术、人才、规模上要有一个巨大飞跃,从简单的“家庭作坊式”提升为“集约经营式”,利用有效的平台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使我们的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市场潜力发挥价值。交大铭泰公司的“东方翻译工厂”做了一个有益和大胆的尝试,标志着中国信息本地化企业开始大踏步向国际一流企业迈进。
交大铭泰翻译事业部总经理、东方翻译工厂负责人闫栗丽表示,翻译行业是一个相当特殊的行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没有一个公司会养所有的翻译,没有一个翻译会翻译所有的语言,很少有翻译者只从事一份工作。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调配翻译资源,实现效率与价值的最大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翻译界一直在探讨的课题。翻译工厂就是利用一种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把人才聚集在一起,实现互联网资源的最有效组合,达到资源的最大共享和利用。她指出,在加入WTO后,我国存在着约为10:1的巨大“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大量来自国际上的信息(10)由于翻译和本地化工作力量不足,使广大本地企业只能接受到有限的经过本地化处理的信息(1)。现代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不能及时捕捉和反馈将有可能丧失巨大的市场机会。东方翻译工厂的成立,将形成巨大的接单能力,达到规模效益,可将目前进入中国的信息本地化速度增加一倍。同时它将大大降低成本,带来服务增值和广阔的赢利空间。而且,优质服务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与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东方翻译工厂将致力于成为中国信息本地化行业的第一品牌。最后她还形象地说,东方翻译工厂要做成“翻译界的麦当劳”,
据悉,“东方翻译工厂”目前有2000人,成员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如此庞大的企业规模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交大铭泰必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信息本地化企业,为增强国内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帮助国外企业实现在中国的本地化做出积极努力。东方翻译工厂将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密切沟通,催生新的财富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