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I@home听说过没?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分布式计算项目,也正是它带火了分布式计算的概念。现在,整整21年之后,它要画上休止符了。
SETI(搜寻地外文明)是一个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科学实验,使用的方法名为射电SETI,也就是使用射电望远镜来监听太空中的窄带无线电讯号,因为有些信号是不可能自然产生的,如果能探测到这样的信号就可以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
SETI项目最初通过望远镜旁边的专用超级计算机来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
1995年,David Gedye提议使用全球大量联网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资源,组成一个分布式的虚拟超级计算机,来加速计算,并创建了SETI@home。
1998年,世界最大太空爱好者组织行星研究协会(Planetary Society)、好莱坞派拉蒙影业为项目提供了第一笔资金。
1999年5月17日,SET@home开始正式运行,吸引了全球海量志愿者参与。
SETI@home项目总部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空间科学实验室,而记录和分析的信号资料来自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那里有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直径350米,现在这个记录属于我国贵州的FAST天眼工程。
现在,SETI@home官方宣布,项目将从3月31日起进入休眠期(hibernation),分布在全球的志愿者计算资源将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包。
原因很简单,项目所需分析的数据已经全部处理完毕,接下来研究人员要全力进行结果的后端分析,并发表项目研究成果。
至于能不能从中发现外星人的蛛丝马迹,现在还不好说,看起来希望并不大,因为整整21年来,这个项目从未有过实质性的成果,也受到了不少质疑,不少人指责它浪费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电费。
不过,外星人搜寻终止了,SETI@home项目本身不会取消,官方网站和交流渠道依然在,项目将继续存在并等待,如果伯克利或者其他机构的天文研究人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就会重启。
如果你依然乐于贡献自己的计算力量,也可以参与到BOINC分布式计算平台的其他30多个项目,比如寻找亲和数的Amicable Numbers、研究蛋白质结构的CAS@home、研究小行星的Asteroids@home、寻找引力波的Einstein@home等等,其中不少来自中国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