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技术作为汽车最核心的部分,向来有着“得发动机者得天下”的说法。
近年来,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发展迅猛,不仅是新产品推出够快,更是在核心技术上也能引领同级。比如说发动机,吉利有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发动机,长安有蓝鲸系列等,但在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方面,还处于空白。
就在日前,国家专利局正式公布了长城的一系列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技术专利。这些专利中包含了多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机构设计、控制方法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早在2018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某次座谈会上曾表示:“长城将在发动机热效率方面挑战41%的目标,并在可变压缩比等先进技术上下工夫”。
我们注意到,长城汽车早在2013年就曾注册过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相关的专利,不过与最新注册的相关专利有很大区别。
众所周知,可变压缩比是一种动态调整内燃机压缩比的技术。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可变压缩比可以提高燃料效率,高负载时需要较低的压缩比,而低负载需要高的压缩比。
这项技术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主要在于提高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以及实现发动机性能提升。目前,全球首款量产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是日产2018年推出的2.0T VC-Turbo发动机
通过专利文件可知,长城申请的这些专利机构和日产VC-Turbo 2.0T发动机的可变压缩比非常类似,都是通过连杆和曲轴之间增加可调杠杆机构来实现压缩比的调节。
不过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例如下侧的控制连杆部分,长城汽车设计了一个偏心轮与两段可活动的调节杆进行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专利信息仅设计原理层面,并没有关于发动机详细的数据及性能方面的信息。如果长城汽车能在短期内研发成功并量产,也将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