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摄解析:微云台加持定制CMOS 手机摄影新思路
在今年这场5G旗舰的后摄竞赛中,“定制大底”成为了赛场上的主流。而vivo X50 Pro此次从防抖入手,来改善手机的成像画质可谓是另辟蹊径,也为今后手机影像配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无论是大底、还是定制滤光片,究其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在手机的有限空间下获得更多的进光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效果。那么凭借防抖效果的稳定,就可以大幅延长曝光时间,从而达到增加进光量的目的,这就是vivo选择微云台作为研发方向的原因。“防抖”不仅仅在视频中体现明显,对于手机的整个影像系统,都有着巨大的提升。
不过归根到底,微云台的设计也属于光学防抖的范畴,而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则是:全新的微云台技术相比于传统的OIS光学防抖有何不同。
——微云台防抖
相较于传统的OIS防抖,vivo X50 Pro上的微云台在两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1、作用的自由度不同。相较于传统手机的X\Y两轴光学防抖,微云台的作用对象是六个自由度中的YAW轴和Pitch轴(俯仰及偏斜),将更易通过EIS消除的XY向抖动交给软件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抖效果。
2、防抖的范围不同,相较于传统的光学防抖,微云台的适用范围要大上不少。±3°的倾斜角看起来虽不大,但相较于传统±1°的范围,在正常的拍摄距离下起作用范围扩大明显,甚至能够实现手持摄影堪比三脚架拍摄的效果。
究其根本,在于微云台的结构设计上相较于传统光学防抖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光学防抖其结构主要为滚珠式和悬丝式两种,通过滚珠滑块或像弹簧一样的悬丝控制镜头的移动,运动的自由度被限制在了XY平面内,且范围较小,仅能实现小范围的平移运动。
而后,也有全新的记忆合金防抖出现,但是这种技术改变的仅仅也只是防抖模组的驱动方式,镜头的防抖依然被限制在了XY的方向之内,与前两者的最终效果没有根本区别。
微云台防抖则采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双滚珠悬架结构,改变了防抖作用的维度。在磁力框架的作用下,整个镜头+CMOS模组不再是水平位移,而是将以X轴、Y轴为轴转动,最终实现获得传统OIS模组所没有的±3°的自由转动防抖效果。
实际见证微云台的工作或许体验会更为深刻。在微云台的结构下,vivo X50 Pro的主摄不仅能自由转动,且范围也不小,并且由于是镜头+CMOS一体式的设计,vivo X50 Pro的边缘画质会比仅镜头运动的防抖模要高很多。
在实际使用时,微云台会搭配机身陀螺仪对于手机姿态进行实时检测并做出调整。vivo X50 Pro的陀螺仪经过强化,拥有更高的灵敏度,后置主摄会跟随机身的移动,在防抖生效的范围内不断调整,范围很大,肉眼就能够十分轻松的观察。
在vivo X50 Pro的相机设置菜单中开启防抖助手,可以方便在日常使用中更好的感知防抖的作用。借助白色小球的移动,就可以明白目前镜头模组的朝向是否有偏离,当白色小球仅在小圆内运动,即意味着此时能够拍出最好的成像效果。
在日常拍照时,微云台防抖可以让手持拍摄拥有堪比三脚架拍摄的效果。拍摄过程中,小球几乎稳定在屏幕正中小幅抖动,而画面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此稳定的夜景拍照过程,自然也不用担心最终出片的效果。
因为微云台的稳定效果优于传统OIS防抖,所以vivo X50 Pro在开启EIS防抖后画面裁剪的范围会更少,将更多的像素用于成像,所以跟同档CMOS相比,画面素质也会有着进一步的提升。
——定制IMX 598传感器
除了微云台这一全新的防抖技术之外,vivo X50 Pro的主摄CMOS也是一款定制版。不过与其他家的定制大底不同,这款CMOS要小上许多,这是由于微云台的体积限制而综合考虑后的选择。
不过这块CMOS并不差。IMX 598,1/2英寸,4800万像素,支持像素四合一功能,从基本参数上看,这颗CMOS与去年的旗舰CMOS IMX 586十分相似。并且在滤光片上,IMX 598采用了全新的工艺,在保证为RGGB滤光片的前提下,整体进光量提高了10%左右,更高的进光量可以带来更好的夜景拍摄效果。
——全焦段后摄配置
正如前言所说,vivo X50 Pro的后摄配置可以用一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
它不仅仅在8mm的机身中塞入了一颗非常强大的微云台主摄,还拥有一颗800万像素120°广角兼微距镜头,一颗1300万像素2倍人像镜头,一颗潜望式5倍长焦镜头。无”凑数“的后摄配置,通过多颗镜头的接力,让这样一款轻薄的手机也用了全焦段的摄影能力,在自身空间结构的限制下,vivo X50 Pro尽其所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全焦段摄影体验。
综合来看,作为一款专业影像旗舰,vivo X50 Pro的各项配置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它不仅在后摄配置上十分完善,并且还有着微云台这一独特的新技术,接下来,就通过实拍,来看一看这些镜头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