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登陆月球背面以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顺利工作500多天,日前再次自主唤醒进入第19个月昼,在着陆区物质成分与地下结构等科学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此前在第8个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曾在一个直径约2米、深约0.3米的新鲜撞击坑内部,发现大小约52厘米×16厘米的未知物质。与周围月壤相比,它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呈黑绿色,还有一定的光泽。
科研团队发现,新鲜撞击坑周边存在许多与月壤具有相似土灰色的块体,能被月球车车轮碾压成粉状,因此推断其为块状月壤,而非石块。
光谱解混结果显示,新鲜撞击坑周边、内部的块状月壤中,长石矿物相对含量较多,橄榄石和辉石相对含量基本相等,表明着陆区月壤可能是苏长岩风化产物。
通过与阿波罗任务采集的样品比较,未知物质与角砾岩样品的外观较为类似。
经过进一步的撞击成坑理论分析,该未知物质为撞击形成的角砾岩,可能为附近某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熔融角砾岩,可能是这个新鲜撞击坑成坑时形成的撞击玻璃凝结角砾岩。
目前,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工况正常,能量平衡,正按计划开展科学探测任务。
后续,科研团队将继续对二者的探测任务进行科学规划,严密操作,争取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月球背面探测数据,深入研究分析,相关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