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据报道,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以来,对大象和犀牛的偷猎持续减少,象牙和犀牛角的售价也不断走低,但与此同时,被怀疑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穿山甲鳞片缴获量却在五年间翻了十倍。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全球野生物种犯罪报告》同时指出,对欧洲鳗鱼幼苗等物种的管制加强,催生了新的非法贸易市场、象牙和穿山甲鳞片等完全不同的野生物种制品开始出现在同一批次的缴获物品中,此外,既非来源国也非目的地国的中间商国家犯罪组织开始集中控制多个市场。
这份报告包含了从149个国家和地区、近18万批次的缴获物品中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报告发现,在1999-2019年间,全球共有近6000种野生物种遭到非法贩卖,涉及哺乳类、爬行类、珊瑚、鸟类和鱼类等,没有一种物种占到全球非法贸易量的5%以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所吸收的非法野生物种制品超过全球总量的9%,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也涉及15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有这些都反映出野生物种犯罪是一个全球问题。
报告列出了全球野生物种犯罪领域的重要趋势,并详细分析了花梨木、象牙、犀牛角、穿山甲鳞片、活体爬行动物、大型猫科动物以及欧洲鳗鱼等物种的非法贸易现状。
象牙和犀牛角非法市场缩小
报告显示,对非洲象牙和犀牛角的需求正在下降,非法市场的规模较此前有所减小。2016到2018年间,象牙和犀牛角贩运所产生的非法收入分别在每年4亿和2.3亿美元左右。
穿山甲贩运从活体和食用肉转向鳞片
报告显示,虽然亚洲各国仍会缴获穿山甲食用肉,但近年来更多截获的是主要从尼日利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非洲国家出口到越南等亚洲国家的鳞片。
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贩运量上升
报告显示,虽然非法贸易的老虎及虎制品的缴获量仍然较小,但缴获的次数在2007到2018年间呈上升趋势,泰国和印度是主要的来源国,此外还有尼泊尔、孟加拉国和不丹。
据估计,全球笼养的老虎数量约在1万2574头,可能是野生数量的三倍。现有数据显示,笼养虎中有91%分布在中国、美国、泰国、老挝、印度、越南和南非这7个国家,部分笼养设施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另有部分似乎是非法跨国贸易的货源地。
野生物种犯罪正向网络转移
报告指出,犯罪分子正利用各种渠道开展非法野生物种贸易,热带硬木木材的非法贩运在过去二十年间大幅增加,部分非法砍伐的非洲花梨木甚至混入合法供应链,出现在国际木材家具展上。
此外,活体爬行动物以及虎骨等野生动物制品的交易已转向网络平台和加密聊天软件,进一步增加了执法难度。报告呼吁各国巩固司法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跨境调查,采取更多措施,将野生物种犯罪作为一项严重罪行来加以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