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被国际大品牌蚕食的头戴HiFi耳机市场,国产头戴耳机的呼声日渐式微,不少国产HiFi品牌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大耳研发。相对耳塞而言,头戴耳机存在研发成本过高、周期过长、自主技术极难突破瓶颈的诸多问题。而最终面对的,则是投入产出比无法达到预期,市场反映冷淡导致销量不佳,造成品牌愈加不敢投入研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近日,国产知名HiFi品牌iBasso放出全新头戴耳机SR2的发售倒计时官宣信息,确认SR2将在7月30日正式启动预售。
在iBasso SR1出现之前,更多烧友认可的依然是海外四大品牌,即森海塞尔,拜亚动力,歌德,AKG,近年劲浪、极致、stax等如日中天时,疲软的国产品牌已经无法见招拆招,掉头转往消费级产品。此时的iBasso迎难而上,毅然推出SR1。尽管SR1在Head-Fi、headfonics等海外烧友圈内备受好评,然而限量推出500套,过少的总量很难在HiFi市场激起太多水花,也逐渐消失在热门话题中。时隔一年半,SR2总算横空出世。
外观:
SR1外观设计致敬特斯拉,参考了变压器设计,外形略显狂野粗犷,充满了蒸汽朋克风格。头梁头垫部分较宽,有均匀的受力点。由于符合人体工学因此佩戴上并不会觉得非常吃力,配合发声单元面罩的高密度记忆海绵,夹持力度适中,因此不会有夹头的惨痛听音过程。
而SR2的外形已与SR1有天壤之别,整体风格趋于时尚简洁路线。头梁则采用简约设计,金属支架可以作为头垫滑轨部分调整松紧度。腔体外壳为圆形整体,充满金属质地光泽,看上去高档大气不少。
技术特点:
SR1之所以拥有大获好评的声音,是得益于iBasso突破性的将几种领先的动圈技术糅合在一起,并通过多年的调音经验调教出1+1>2的效果。SR2则继续沿用了SR1出色的技术特点:特斯拉磁路、液态硅胶悬边、碳纤菌丝振膜、CCAW悬空音圈。
特斯拉磁路磁通量远大于常规磁路,同时带来高效的换能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细节表现,同时失真度也能大幅降低,达到真正“高保真还原”。
液态硅胶悬边则拥有出色的弹性,使耳机在低频更为有力,迅速回弹加强了瞬态,不会使低频浑浊,有效减少混响。
碳纤菌丝振膜可能不少烧友还是首次听说。它又叫生物振膜,这是一种纳米级的纤维丝,经过特殊烘干处理制作而成。拥有远高于其他合成纤维膜片的刚性,声音表现中主要获得优异的高频延伸与解析度,使整体声音自然且更富有层次感。
CCAW悬空音圈用更直白的表达就是铜包铝线音圈,悬空音圈的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主要提升音质降低失真,更有利于振膜的振动平衡,防止出现噪音或偏音现象。
SR2的一大改变是由半开放式转为全开放式,全开放式耳机左右声道通过透声耳垫形成一定的互馈,声音表现更为舒展自然。接口方面,SR2则接受烧友建议,由MMCX接口更换到更常见的3.5接口以适应更多常见大耳线,普适应得到了增强。
SR2在主要技术特点与SR1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相信必然已经在SR1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跨越,才会让iBasso有自信继续推出大耳。
听感:
从技术特点我们很难不去误会SR2的主要风格是暴力解析的方向。而实际听感却大相径庭,小编认为整体风格偏向均衡,温润耐听。在流行人声和弦乐\弹奏乐器\小编制中更容易体现出优势。
SR2声音规整,具有极为明确的定位感,低频已然饱满丰富,丝毫不会拖泥带水,这就必然不是动次打次的狂野风格。中高频调音方向主要是自然真实,极少的音染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继承了iBasso系列产品一贯“健康且耐听”的调音理念。SR2的细节和层次感可说是最大的优点,歌手轻启朱唇,嘴唇张合和换气的场景都能在脑中一一浮现,带来恍若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它还具备恰到好处的密度,多一份则腻,少一分则偏薄,大气松软不失甜润,非常耐听。小编同时相信任何一位烧友,都能在小提琴独奏曲目中会极其轻松体会到SR2的细节表现。琴弓马尾与琴弦的摩擦声,过薄在听感上表现干瘪,经常被形容为“锯木头”,过厚则整体失真,偏离小提琴音色。从各方面考量,在目前诸多头戴大耳中,SR2的出现称得上出类拔萃。
参数:
结构:全开放式
频响范围:3Hz-40KHz
灵敏度:108dB at 1KHz
阻抗:24 ohm
失真:<1% (at 1kHz /1mW)
耳机线接口:3.5mm
连接方式:3.5mm
当前国内HiFi市场乱象丛生,多数品牌倾向营销而轻研发。我们不难看到耳机隔月一迭代,播放器三月一更新。从产品历史轨迹来看,iBasso反其道而行,产品平均研发时长达到1年。曾经的SR1大获好评,被誉为三千元档最有竞争力的头戴大耳。SR2在翘首期盼中虽说迟来一步,但毫无疑问,必然会承接SR1成为这个价格区间最有实力的国产大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