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象日 | 用科技之力共建“象”往的生活
  • cici
  • 2020年08月14日 10:37
  • 0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世界大象日于2012年设立,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身处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我国亚洲象主要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近几年,这种珍稀动物却因肇事扰民、人象冲突等话题频见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第九个世界大象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西双版纳亚洲象防治保护的最新进展。

[MD:Title] 西双版纳拍摄到的亚洲象

初识亚洲象

亚洲象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地球上仅存3万头至4万头。在中国,亚洲象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境内仅有170头左右亚洲象。近年来,随着保护措施力度加大,我国亚洲象数量已增长至300头,其中约95%的亚洲象种群栖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MD:Title] 西双版纳野象谷内的亚洲象

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成年亚洲象的体重可达3000千克至5000千克,身高200厘米至300厘米。亚洲象的运动能力也强,奔跑速度可达24km/H。为了维持生存,每头成年象每日需要进食150千克左右的植物性食物,甚至达到300千克。野生亚洲象不同于被人类驯养的温顺大象,攻击性强,属于大型凶猛野兽。

人象共存新难题

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长,亚洲象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亚洲象为寻找充足的食物而走出森林,走入人类活动的村寨,人象冲突不断加剧,野象肇事事件频繁发生,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人人“谈象色变”。频繁出走的野象,也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洲象和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

[MD:Title] 亚洲象频繁走入人类村寨

解决人象冲突是系统性工程。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加强群众宣传、加强监测预警、为大象建设食物源基地、引入野象肇事保险机制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企业与个人都在不断探索让人象更好和谐共处的解决方案。科技作为改造自然的一种力量,不应缺席这一场需要所有人全力以赴的拯救行动。

科技,让人象和谐更近一步

为了缓解当地人象冲突,同时在不打扰野生动物的前提下实时观察和发现新的演进规律,为科研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数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科技企业浪潮合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先技术融合运用于野生亚洲象的监测保护工作,搭建了一套世界领先的亚洲象生态保护系统。

[MD:Title] 亚洲象生态保护系统

系统通过在雨林内实时收集亚洲象的行为数据和行进轨迹,在边缘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毫秒级精准智能辨识,实现对野生亚洲象的全天候的监测观察,补充了传统人工观测方式的局限性。目前,系统识别的准确度达到9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在光线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根据一个尾巴或一个背影识别出亚洲象。

有了更加智能、高效的野象监测信息,就能更加及时地发布预警,提醒群众做好防卫避让,最大程度减少人象正面冲突。

[MD:Title] 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识别亚洲象

另一方面,通过对野生亚洲象的长期追踪和观测,可以为科研人员进一步洞察大象物种习性、种群迁移轨迹等提供帮助,进而对亚洲象国家公园区域规划、栖息地改造、食源地优化、农作物优化布局等保护举措,提供可追溯的科学依据,真正共筑“象”往的生活。

浪潮亚洲象生态保护系统的应用给我们的启迪在于,科技可以让“与象为伍”成为可能。有了科技的加持,有了浪潮等科技企业的共同助力,我们相信“亚洲象重返雨林”就在不远的未来。

[MD:Title]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