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有无家庭医生可能“无感”,但对于多数生活西方国家的人们,没有家庭医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在欧美国家,家庭医生的基本模式是:每个人或家庭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提供几乎所有全科医生可提供的服务,如心理咨询、日常小病小痛、定期体检等。一旦碰上棘手问题,或者病人病情非常重,家庭医生还会负责将病人转到大医院的专科医生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一个家庭医生从工作一直到退休,签约的患者以及整个家庭都找一个医生看病的情况很常见。医患之间长时间共处彼此形成了默契、信赖和长时间病历共享机制。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了解,建议也容易被病人接受;同时,病人也不用每去一次医院就得重复一遍病历;还能极大解决民众看病难问题、缓和医患关系。
其实在我国,也是有家庭医生的,只不过普及度、大众认知度远远不及欧美。我国家庭医生的执业载体通常为基层医疗机构,比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等,多达90万基层医疗机构组成“分级诊疗”的末梢神经,不同类型患者对于社区医院的评价也是喜忧参半。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信任危机”。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就曾感慨,大家都习惯了只要有个头痛脑热就去大医院,条件不允许才会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改变国人“小病大病都去医院”的传统就医观念,成为破局家庭医生的关键。
今年,疫情带动“在线问诊”的高速发展,无疑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丝曙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线问诊”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看病快,找名医”的诉求,也一定程度上及时弥补了当前阶段我国家庭医生人员紧张的痛点。而“小病不用去医院、可以先在线咨询”的观念,更是快速深入人心。数据显示,京东健康在线问诊自1月26日上线以来,日均问诊量一度高达12万次,疫情后也稳定在10万次左右。
线上问诊作为“分级诊疗”的新形态,服务专业、效率更高,也有望成为“家庭医生”的新载体。
举例来看,在线家庭医生不仅能够打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7x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响应健康咨询需求,并将主动随访、潜在的健康风险预防落到实处。而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化连接,家庭医生也能够与名医资源打通,实现全国范围的名医转诊。
仍是以京东健康为例,其已经汇集了全国一大批来自三甲医院的名医资源,其中不乏一些院士和主委级别的医生,形成了覆盖心脏中心、儿科、口腔中心、糖尿病中心、精神心理中心、肿瘤专科、中医院、营养专科、母婴专科、肾病中心的强大互联网医疗专科矩阵。
毋庸置疑,迎来高光时刻的“在线问诊”,极大的方便了每一个人的日常就医,将互联网与家庭医生相结合,应该是未来全民健康的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