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吐槽大会”的总决赛大家都看了吗?节目中,丁太升被大张伟内涵是粪便,引起观众极度的舒适。
粪便这个词,我们一般都是比较忌讳谈的,尤其是在公开场合,但粪便又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越过的,不论是在生理需求上还是在需要骂人的时候。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蝌蚪君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和粪便相关的重口味知识(知道你们喜欢)——卫生间的发展史。
最早的厕所其实就是个坑,考古学家发现五千年前的西安民居旁边,就有了专门用来上厕所的坑。
而且那个时候的原始人类,就知道完事之后用茅草把坑盖上可以遮掩气味,所以后来厕所才有了“茅坑”或者“茅厕”的说法。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称厕所为溷(hùn)、圊(qīng)还有清(不知道爱新觉罗家的人,看见自己国号的含义后做何感想)。
其具体形式一般是两种,第一种就是在地上刨个大坑或者放一个大缸,在上面搭上两条木板或者石板,人就蹲在木板上,向着板子的缝隙里方便,等坑或者缸满了就刨出来用作肥料。
先秦时期的厕所
第二种就是将厕所和猪圈相连,厕所所在的小屋一般都位于猪圈的上方,或者利用管道连接猪圈。
便便就直接从厕所倒进了猪圈里,让猪帮人完成了五谷轮回。
当然了,吃了便便的猪,最后也逃不过被人吃掉的命运。而这种既处理了秽物,又能节省一部分饲料的做法,就被延续了下来。
即便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的一些农村里,还在采用这种形式的厕所。
猪圈上方的厕所
鉴于第一种形式的厕所危险系数很高,后世人也不想再重蹈晋景公(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六代君主,他是掉粪坑憋死的)的覆辙,于是就把厕所进行了改良,变成了专门的独立房间,还打造了专门的漏井或者管道。
平民百姓或许还用不起这么高级的厕所,但是至少王公贵族们不用再担心方便到一半掉下去了。
从一些汉代的遗迹和古墓中就已经发现了,汉朝普遍会在厕所的楼顶上设置有雨水的收集装置,可以用来冲水。
在梁孝王刘武的墓中,甚至发现了一套石头打造的坐便器,这套坐便器旁边还是有扶手,底下有专门冲水用的管道。
要是再放上一个电源插座和手机充电器,跟现在人进去就出不来的厕所岂不一样了吗?
汉代梁武王墓中的坐便,图片来源陕西博物院
如果认为这样的厕所就算高级的话,那还真是小看古人了呢。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达官贵人的家里厕所极度高级,那个以斗富出名的石崇,厕所里的装修就极度豪华。
一个叫刘寔的大臣去他家上厕所时,就把他家的厕所误认成了卧室,最后只能跑到门外,去普通厕所去方便了。
虽然普通百姓用不起这种高档厕所,但是汉朝时期住在城市里的人还是可以去公厕的。
汉代公厕的基本结构,已经跟80年代的老公厕很像了,底下一条深沟,上面是几个蹲位。
这种形式的厕所在近现代被称为“旱厕”,不过也大都安装有定时的冲水装置。
那时候去上厕所的人,也跟后来去蹲公厕的姿势相像——“脚踏黄河两岸,手拿秘密文件”,不过他们手里拿着的肯定不是现代的卫生纸了,而是“厕筹”,也就是完事后专门用来刮屁股的小竹片,是不是想想就很疼?
汉代厕所模型,已经有男女厕所之分
那个时候的公厕就已经很高级了,不仅划分了男女厕所,而且也安置了专门的冲水结构。
当厕所后面的粪坑满了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的“倾脚工”去负责掏粪。
也不要小看这个工作,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个肥差,因为粪便是重要的肥料,所以利润相当大。
唐代有一个叫罗会的人,全家都是掏粪的,最后竟做到了“家财巨万”的地步!只可惜随着城市人口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种洁净的厕所意识并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到了唐宋时期,很多人家都是没厕所的,公共厕所的数量也根本不够用。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在用马桶,那时候,倒马桶也就成了每家每户日常必做的事情。
马桶
正所谓靠山倒山靠水倒水,根据《临安志》和《宋要会》的记载,西湖周边驻扎的军营和老百姓日常的马桶可都是倒在西湖里的,以至于官府不得不对此出了处罚令。
只可惜偌大的西湖官府也管不过来,只要没官府的人看见,老百姓照样倒屎倒尿刷马桶。现在想想那句“暖风熏得游人醉”,莫不是被马桶熏到了吧?
到了明清两代,老百姓上厕所可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尤其是清朝,北京城里几乎没有公共厕所,老百姓家里也几乎不设厕所,甚至都不设马桶。
那大家都去哪儿上厕所了呢?答案居然是街上!
清末的北京街头
清朝的北京城就是一个大型的露天公共厕所,每天一早儿,每个胡同口都有一排人蹲着。天晴的时候还好说,要是赶上阴天下雨,胡同口再窄一点,尿人一鞋都是很正常的。
甚至于那个时候的老百姓,还哪里宽阔专门去哪里方便。
据说大栅栏的同仁堂门口,由于是个开阔的广场,每天都汇聚上百人去方便。
而同仁堂的老板还认为这是来财的象征,一点都不介意。
清末北京街头
直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这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连侵略者都看不下去了。
德国军队甚至下了严令,对于随地大小便的先打再罚,而且每天早上都要检查卫生,每门每户都要保持好自己家门前的卫生情况。
以至于慈禧太后逃回来以后,都夸赞洋人干得好。
当然啦,蝌蚪君也并不是在夸赞这些侵略者,因为西方社会的厕所发展也是逐渐进步的。
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城邦中平民老百姓也是随地大小便的,即便是贵族们,也不过就是用马桶而已。
教堂的僧侣们可能还稍微好一点,不过他们使用的也不过就是类似于中国的旱厕罢了。
十二世纪的英国人开始尝试着利用潮汐原理制作水厕,也就是把厕所建在溪流边,便便直接排到溪流附近。
在涨潮的时候,水就会把便便冲走。僧侣们甚至使用碎布来当做卫生纸,这就比罗马人先进得多,古罗马人上厕所都是用海绵来擦屁股的,而且这块海绵还要洗干净给下一个人用。
罗马公厕和洗海绵的人
从方便的角度来讲,那个时候欧洲的城里人可一点都不幸福。
伦敦的老百姓可是直接把秽物从泰晤士桥上往下倒的,桥下的水手每次经过桥下的时候,都怕便便掉自己脑袋上……
中世纪随意倒马桶的人
时间来到了1596年,英国的约翰哈灵顿爵士,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抽水马桶。
这个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卓有建树的爵士,却因为这个就名留清史了。
不过这台抽水马桶,其实和中国汉代的蓄水式冲水厕所差不多,只不过蓄水量和开关设置更加高明。
可惜由于设备的封闭效果不好,挡不住便便发出的恶臭,所以大家都称他做的就是个“大个的夜壶”。
直到1775年,约翰哈灵顿公爵去世后将近150年后,一名叫亚历山大.卡明斯的修理工,才在抽水马桶的下方安装了第一个“S弯”。
这可谓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他利用积水将下水道和马桶隔离开,自然也就阻止了异味。
而另一名叫约瑟夫.布拉马的安装工,在安装卡明斯的马桶时,为了解决马桶里的水冬天结冰的问题,发明了第一个浮阀——水满的时候浮阀飘起,就带动着入水口关闭;水空的时候浮阀下落,入水口就会打开,直到水再次变满。
1775年改良的新式抽水马桶
1861年,托马斯·克拉普发明了现代化抽水马桶的冲洗方式,以及马桶跟地板之间的密封方法。
从此以后,抽水马桶才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今日,马桶也是与时俱进,各种各样的智能马桶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
最初的智能马桶也仅仅只是有坐垫加热和清洁烘干的功能而已,现如今什么带尿常规检测、尿糖检测、体脂检测、肛纹检测的马桶也出现了。
相信未来,我们在便便这件事上,只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