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八卦 比尔·盖茨更值得挖一下的是啥?
  • 郑玥
  • 2021年06月07日 14:20
  • 0

2021 年 5 月 4 日,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宣布结束长达 27 年的婚姻生涯。这引发了一大串八卦,这位传奇首富彻底出圈为媒体贡献了不少流量。

其实比尔·盖茨的离婚声明,占最大篇幅的不是微软,不是感情,而是他们的基金会。成立于 2000 年的比尔及梅琳达 · 盖茨基金会,是他过去很长时间的工作重心,也记录了这个顶级创业者的“再创业过程”。

实际上,这位曾多年霸占世界首富位置的科技领袖,早在 2008 年自己 53 岁的时候就从微软退休了。其实与其说他退休,不如说是从如日中天的微软离开,选择了另一些更宏大、更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问题去较劲。

首先他关注人类公共卫生问题,在非洲等地区进行“厕所革命”。2014 年,他更是连微软非执行董事长的职位也辞去,开始致力于彻底消除小儿麻痹疾病。

2020 年 3 月,盖茨正式辞去微软董事会的职务时,说自己余生将专心投身于慈善事业,关注气候问题。如果说过去他关注解决的问题是一些“点状”的社会问题,现在气候问题显然是个无比宏大和复杂的体系。

我们可以说他是致力于慈善,不过对创业者来说,解决更大的问题,带来更大的改变,也印证自己思维判断的准确,这显然是令自己有满足感的事情。这更像是他的另一种“创业”之路。

比尔·盖茨 2020 年末成稿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完整体现了他对这项余生事业的细致思考。

有人从这本书看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迫切性;也有人从这本书收获了“碳中和投资指南”;但如果把这本书当作比尔盖茨这个顶级创业者,面对人类级别的大问题时候的一次“算法开源”,显然也是个创业思维的学习手册,更值得来“挖一下”。

创业者必须是好的预言家

疫情还在持续。集中的爆发和零星的反弹还在遥遥无期地持续着,而比尔盖茨曾经“预言”新冠肺炎疫情的事情,也从最开始的被外网咒骂到“翻案”,到现在已经没人再提。

比尔盖茨曾在 TED 演讲时预言:人类最大的风险可能是传染病。新冠发生后,美国群众甚至以此请求逮捕比尔·盖茨。

这次比尔·盖茨又开始“灾难预言”了。他在书中预测,未来每 10 年就会爆发一场杀伤力与新冠相当的灾难,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变得新冠肺炎一样致命。

危言耸听?看完书,你或许会认识到,我们对气候灾难的认识远远不够。

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他最终把这个宏大问题聚焦到了一个关键点——510 亿到 0,是盖茨在引言中提到的数据,也是全书的目的所在。人类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 510 亿吨,而“0”则是阻止全球变暖加剧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碳中和”。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0”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化石燃料,或停止其他所有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活动,毕竟不能要求人和动物都停止呼吸和放屁。

“碳”和气候的关系在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中的微小颗粒会给大气“保温”,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带来的温度急剧变化启动了致命的“多米诺骨牌”,不加阻止的话,气候灾难则会在最终形成。

气温升高,首先会引发极端干旱,在贫困干旱地区带来粮食危机、疾病传染。干旱还会更多发更严重的山火,以及系列灾害。极端干旱之外是极端洪涝和暴风雨,以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国家的土地面积持续被海水侵蚀。

这个对未来的预言,在全球政府层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共识。各国为对抗温室气体排放,均承诺减排达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比如发达国家大部分定在了 2050 年,我国定在 2060 年。

距离这个日期的 30 到 40 年间,“碳中和”这个词或许是整个世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但这也是个有梦想缺方法的事情,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在其中,想要靠一个共识就实现目标,很多人都比较悲观。

盖茨既然是个创业者的思维,在他的词典里,“不可能”显然是不存在的。

1975 年比尔盖茨创立微软时,愿景是:“让每个家庭的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以那时的视角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今天,电脑已经是整个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

如今盖茨投身的气候事业,要解决问题就需要需要团结(至少是带动)世界上所有人。他所“预言”的灾难其实已经十分立体可见,解决问题的核心也极其清晰。接下来就找到有用科技创新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及找到能通向结果的商业模式。

除了八卦 比尔·盖茨更值得挖一下的是啥?

科技创新是阻止灾难的唯一途径

比尔·盖茨给出了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用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以及进行“碳消除”。他希望通过一场技术革命来实现零碳目标,阻止灾难在未来成为现实。

他思考,要减排,首先要弄清楚 510 亿吨温室气体到底都来自哪里。在五大排放领域中,31% 来自钢铁和水泥等工业生产,其次 27% 来自发电,农业和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各占 19% 和 16%,剩余的 7% 则来自制冷和取暖。

盖茨在这些领域都进行了减排技术创新的考察,以及投资和应用可行性考虑。

在电力行业,有最多新技术创新发生,也是终极能源转型的最大领域。他提到,清洁电力的生产技术有核裂变、核聚变、离岸风电、地热、抽水蓄能、氢气等,以及电力储存技术,包括更好的电池技术、热能存储等。在生产制造行业,生产清洁材料如低碳水泥和钢铁,工艺的创新如使用清洁电力生产,这些才能带来减排。

一个被人们低估的碳排放领域是食物生产。在种植和养殖领域,打嗝放屁的牲畜和高甲烷排放的水稻都需要新技术降低碳排放。还需可以用食用替代食物,如盖茨看好的植物基人造肉。交通运输行业和制冷取暖领域相对来说逻辑简单,全部电气化就可以完成很大部分的减排目标。

从这些技术的应用评估程度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已经规模商用,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比如电力行业中的核电和电池技术。其次是技术上可行,有商业基础,但还没有规模化商用的,比如碳捕获技术、人造肉。最后就是一些有可能性的新想法,技术难度和不确定性较大,比如一些生产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创新。

但这些就算都实现了,碳排放还是不会为 0,那么实现“碳中和”,就需要把已排放的碳进行“消除”。现有的方案是,使用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成本是极高的,美国消除每吨碳的成本大概是 2600 到 3300 美元,欧盟则超过 4000 美元。

解决大问题,要用市场化的思维

技术梳理完之后,盖茨的商业思维就来到了哪些技术可以在市场中获得应用,并产生商业价值这个层面。因为不管你的意愿多么美好,推动世界变化靠的还是“算得过帐”,要靠市场化的力量去持续推进,人类级别的大变化才会发生。当年工业时代的到来正是如此,盖茨亲自参与推动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是如此。

盖茨的思考是,新技术能推行,首先要比原先的便宜,至少不能更贵。这一点上,他充分展现了作为商业极客的品质。

拆解温室气体来源我们会发现,碳排放的真正的源头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能源。而清洁能源并不难找,难的是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和可靠。为什么我们一直离不开化石燃料,因为便宜,同样体积的石油要比矿泉水还要便宜。

盖茨由此提出“绿色溢价”的概念,也就是零碳产品为实现零碳,不得不多付出的成本。盖茨将碳中和的计量单位下放到了单个产品,将零碳产品成本超出非零碳产品成本的差额视为绿色溢价。

有了绿色溢价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很好地衡量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成本,衡量一项技术的推行可能性,以及所需要的大致时间。

所有相关的技术产品都有绿色溢价。使用清洁电力比化石燃料发电高出的部分谁会愿意付出?清洁水泥比普通水泥贵出多少?低碳化肥和种植技术会让粮食涨价吗?

举例来说,美国国内航空燃油的平均售价为每加仑 2.22 美元,用于飞机的先进生物燃料的平均售价为每加仑 5.35 美元,那么,绿色溢价就是每加仑 3.13 美元,溢价幅度超过 140%。

为了实现碳中和,整体的绿色溢价必须降低为零,这就是盖茨给出的极简公式。绿色溢价的降低,一个是通过创新技术,降低绿色产品成本。另外一个是提高化石燃料成本,把化石燃料排放碳造成的损害折合成成本,计入销售价格。

第二点很好理解,实践上就是最近火热的碳交易。给高碳排放企业一些“惩罚”,增加成本,也就给低碳产品提高了竞争力。比如新能源汽车积分就是使用了这样的一套制度,生产燃油车积负分,生产新能源车积正分,总积分为负的车企,就要购买积分,这样生产燃油车的成本就会有所上升。如此一来,加之技术成熟成本降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溢价几乎没有了。

但第一点才是盖茨的着力点。通过创新的方式,降低绿色溢价,进而实现碳中和。

拿电力生产和存储来说,风能、光能、和水力发电已具备一定规模,在条件优秀的地方,这些电力的绿色溢价甚至为负。但这些技术面对的问题是间歇性,阳光不是 24 小时照,风不是一直吹,水流也有湍急平缓。

解决间歇性问题,需要电力储存,也就是电池。电池可以使这些间歇性电力全天候使用,但大容量电池的绿色溢价居高不下。

用技术创新让绿色溢价降下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盖茨曾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在电池投资上亏损这么多钱”。他表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将会是“人类历来做过最大的奇迹”。

不过盖茨相当乐观。在他看来,这个“奇迹”并非无法实现,他依然在考察各项新的绿色技术,不停投资推广和试错。他认为,通过政府和个人投资者对新技术的支持,可以使各项技术的成本下降,绿色溢价降低,走向大众视野。

用创业者的思维来做环保和公益事项,从而让世界变得更好,是盖茨目前和未来的行动逻辑。

很多人认为公益是有钱人的慈善爱心体验,事实上,创业者也是一群有着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算法的人。

比如马斯克的 SpaceX,本质上也是他对人类发展遇到的大问题,用创业者的思维给出的自己解题方式,并确实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比尔·盖茨说自己对去太空兴趣不大,选择了解决气候问题,研究了 10 年后,这本书就是他对世界公开的“创业计划书”。

也许这本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像创业者去拿投资的时候,要展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洞察和理解一样。比尔盖茨面对如此宏大的问题,就算有百亿资产也不够,他还要有更多的“精神和资源”认同。

实际上,在企业家群体里,这本书之所以好评如潮,就是因为这个群体对盖茨的解题方法有认同和共鸣,很多企业家对气候问题的认知被瞬间统一了认知。这当然会给盖茨要推定的事情带来更多力量。

同时,比尔盖茨用大量篇幅讲述碳中和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也是在构建一个更多人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机遇”而参与进来的“统一阵线”。

“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你看,盖茨知道市场和商业,才是当你要推动人们一起解决问题,带来改变的时候,最有“兼容性”,最理性方式,也最有效的方式。

比尔盖茨不是人类的“神”,他的底色,依旧是创业者。


文章出处:极客公园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