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SB-IF协会发布了最新的USB PD3.1快充标准,充电功率从原有的100W提升至240W,并支持最大48V的电压输出,一时间在行业获得广泛关注并引发热议。
从字面上来看,USB PD3.1只能算作是USB PD3.0的一个小版本更新,但从功率方面来看,这却是一次质的飞跃。USB PD3.1和之前的版本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充电头网小编就来跟大家捋一捋。
USB PD2.0
USB PD2.0快充标准发布于2014年8月,不仅规定了USB Type-C接口为唯一的标准接口,而且还赋予了这个接口更多的功能,比如充电、数据传输、音频传输等。在充电方面USB PD2.0定义了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5A输出,最大充电功率达到100W。
不过当时还是Micro USB接口大行其道的年代,手机市场也基本已经被QC、AFC、FCP、PE等私有快充协议瓜分,USB PD快充普及难度较高。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15年,苹果发布了业界首款搭载USB PD2.0快充标准的New MacBook,USB PD快充才正式开启了在消费类电源领域的普及之路。
USB PD3.0
2015年11月,USB PD快充迎来了大版本更新,进入到了USB PD3.0快充时代。USB PD3.0相对于USB PD2.0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增加了对设备内置电池特性更为详细的描述;增加了通过PD通信进行设备软硬件版本识别和软件更新的功能,以及增加了数字证书及数字签名功能。
简单来说,从充电参数上来看,USB PD3.0和USB PD2.0并没有变化,依然是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5A输出,最大功率100W。不过这一更新也并没有让手机市场快充标准混乱的局面得到改善,快充标准依然是各自为营,互不兼容。
USB PD3.0 PPS
为了改变手机市场快充协议分裂割据的局面,USB-IF协会在2017年2月发布了USB PD3.0标准的重要更新,在USB PD3.0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可编程电源PPS。
PPS属于USB PD3.0中支持的一种Power Supply类型,是一种使用USB PD协议输出的可以实现电压电流调节的电源。PPS规范整合了目前高压低电流、低压大电流两种充电模式。电压调幅降同样为20mV一档,仅为当时QC3.0标准的十分之一,调节更为精准。
并且USB-IF协会还与泰尔实验室达成了共识,旨在让PPS快充标准一统快速充电技术。 目前,PPS快充已经成为安卓手机阵营占有率非常高的快充标准,配合手机内置电荷泵,可实现高效大功率快充,小米、三星、魅族等多个品牌的机型都在用。
USB PD3.1
USB PD3.1也就是USB-IF协会刚刚发布的快充标准,USB PD3.1快充标准其实是基于USB PD3.0 PPS快充的更新。
USB PD3.1快充规范将功率划分为成了标准功率范围(简称SPR)和扩展功率范围(简称EPR)两个范围。其中标准功率范围就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USB PD3.0 PPS快充标准,最大充电功率依然为100W不变;而新增的28V、36V、48V三个电压则属于拓展功率范围,三个电压对应的最大输出电流均为5A,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240W。
除了新增三组固定电压之外,USB PD3.1标准还在拓展功率范围中增加了三组可调电压档(简称AVS),分别为15V-28V 5A、15V-36V 5A以及15V-48V 5A。AVS的最小调压步进是0.1V,并且继续沿用基于PDP的恒功率限制模式。
充电头网总结
USB PD快充标准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时光,期间也经历了多次标志性的迭代。其中,USB PD2.0是真正量产商用的快充标准,也为实现USB PD快充大一统奠定了基础。USB PD3.0则更多是在协议识别功能方面做了更新,充电规格并没有改变。
USB PD3.0 PPS快充标准新增了可编程电压档位,实现了对多大部分私有快充协议的兼容,成为了目前在安卓手机市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快充充电标准。
USB PD3.1主要是扩大USB PD快充标准的适用范围,除了手机、笔电等消费类产品外,还可用于显示器、服务器、电动工具、安防POE供电等领域,实现了“万物皆可充”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