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千元机都可以流畅运行主流手机游戏。
此时,一台手机的影像实力,自然就取代了Soc成为标定机型档次最重要的标准。
华为P系列经过多代发展,早已是消费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影像旗舰”。
而众所周知,华为这两年遇到了一些来自外部的困扰,在此时发布P50系列手机,产品就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寄托着华为对于未来的期许。
究竟华为P50 Pro的表现如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一直以来,华为P系列手机具有强势影像表现的前提,就是大底片的主摄。
底片增大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画面整体动态范围的提升,可以看到在完全逆光的情况下,华为P50 Pro拍摄到的画面亮部、暗部的细节都能有比较不错的保留。
凭借这种由明到暗,有层次的过渡,华为P50 Pro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还原我们眼中所见的大光比风光场景。这样即便是多年之后重看照片,也能重温当年登上高峰时,第一眼的感动。
除此之外,大底片能带来的还有高锐度的表现。
从实际结果来看,华为P50 Pro的100% 确实可圈可点:画面中的国家体育场,也就是俗称的“鸟巢”,钢结构如刀砍斧剁般分明。
再仔细看,穹顶处的高光也有很好的细节保留。这种表现,即便是按一台相机的标准对P50 Pro进行要求,也足以达标了。
长焦方面,这次华为P50 Pro采用了一枚等效90mm(3.5 x )的摄像头,数码裁切变焦最长可以达到100×,这里我们直接来看实际拍摄的效果。
看到效果,在不放大的情况下,华为P50 Pro的3.5×光学变焦和10×数字变焦,已经很难从屏幕看出差距了。
这对于高像素大底片的相机来说不算新奇,但对于一台手机来说,这还是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的。
此次华为提出了计算光学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算法预测成像,通过机内修正,提升出片效果。
具体计算光学在手机领域是否为首次应用,我们姑且不论。但起码在相机领域,“计算光学”很早便有相关的应用:像是最典型的,各相机厂商的机内镜头相差矫正,就大致都采用了相同的道理。
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现代的影像设计,本身就是光学+数码修正,双轨并行的。最典型的像是画面的色散(紫边)、畸变,在传统光学领域,需要使用又大又重的特殊镜片才可以解决,而到了数码时代,一个后期算法,几乎零成本,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而光学设计本身又是一个“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工程,能用计算光学去解决一些传统光学不易解决的问题,就一定可以腾出更多提升的空间留给影像本身。因此,我们对于计算光学在手机领域上的应用,给予高度的认可和期待。
色彩方面,笔者从华为P20 Pro一路用到P50 Pro,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华为是的传承和改良的。
最初的“徕卡色”虽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总不免有些“味精过多”的感觉。
但到了P50 Pro这一代,随着整体动态范围和色域的提升,画面中的细节更多,层次更丰富,此时这种“徕卡色”带来的惊艳依旧,但因画面单薄,反衬“发力过猛”的味道已经少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手机进入“准1英寸传感器时代”。
P50 Pro不用开启大光圈模式,也能有一定的虚化效果了。相信随着算法的提升和大底片的普及,类似景深摄像头的“凑数镜头”,未来会越来越少的出现在新品序列里。
其它功能方面,像是传统的流光快门、超级夜景,在P50 Pro上也都得以保留。
事实上,这也是我最为认可的手机发展方向。毕竟硬件的提升总有个体积的制约,所以手机影像的未来更多还是要看软实力,这里面既包括拍摄功能,也包括前面提到的计算光学。
综合来看,凭借强势的硬件和愈加纯熟的算法,华为P50 Pro的影像水准依然是手机中顶尖的水准。
不再强调某某跑分和徕卡认证,在笔者看来,反倒是华为对于自家影像实力自信的表现。
在短暂的体验中,华为P50 Pro给笔者最大的触动在于,一台手机能够时刻保持稳定的输出,无论是广角长焦、白天夜景,哪怕是非常困难的逆光场景,都很难“翻车”,让人感觉十分可靠,想必这就是一台2021年度影像旗舰应有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