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的“花翎骑士”黄涵:用行动代言“摩托文化”
  • 文路
  • 2021年10月25日 14:27
  • 0

穿上机车服、带好头盔,黄涵全副武装出门跨上摩托车,挂挡、松离合、给油……潇洒地一骑绝尘,头盔上两条标志性的“花翎”在风中肆意摇摆。

“张扬!”“博眼球!”“哗众取宠!”有路人侧目相对,但旁边马上就有人反驳:“人家又不妨碍别人,规规矩矩地在路上骑车,没毛病,年轻人张扬一点又有什么不好,比那些乱闯红灯还逆行的电瓶车顺眼多了”。

作为北京城里可能最著名的摩托车短视频博主,黄涵一点儿也不介意这些议论。“花翎头盔”是他最“张扬”也最“鲜明”符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要和他主动合影,甚至还有很多骑手,刚刚学车,就模仿他,也在头盔上粘了两根花翎。

张扬的“花翎骑士”黄涵:用行动代言“摩托文化”

摩托车在中国直到今日仍容易遭遇误解:酷炫的装备和冰冷的机械形成的天然封锁,让这个圈子显得神秘且难以接触,一些骑手热衷“炸街”的张扬行为,不仅经常违法违纪,更是容易惹得路人反感。虽然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摩托车,但对这种有着文化象征符号的载具来说,很多人还是敬而远之,不仅是“远”摩托,也“远”骑摩托的人。

可作为北京城几乎最著名的“骑士”,“张扬”与“守规矩”,却能在黄涵身上自成一体。

他今年三十多岁,身材瘦长健硕,面容冷峻皮肤微微发黑,说起话来总是有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他曾是一名空军军人,2013年雅安地震期间,他组织起一支数十人的车队,骑行2700公里去到成都为灾区同胞献血,灾区人民给他们制作了一把感谢的大旗,他就插在摩托车上,一路张扬高调的回到北京,却低调的把献血的行动一直延续至今。

在成为职业短视频博主之前,他还曾是北京供水集团的一名水道管职工,熟悉几乎北京每一条供水和排水线路,在北京那几次众所周知的暴雨灾害时,他都在一线参与救灾。后来他还做过职业赛车手,开过酒店,直到2020年疫情开始,他才开始转做一名职业短视频创作者。

如今,他的身份是北京摩时间机车俱乐部创始人和摩托车短视频创作者。他在快手拥有超过百万粉丝,因为在帽盔上插了两只花翎,很多粉丝把他看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可与他高调张扬的造型相比,他的快手ID只是简单的一个字“涵”。

曾经的退伍军人,后来的公务员、赛车手、酒店老板,黄涵的人生比很多人都精彩。而现在,因为摩托车和短视频,他又成了个“名人”。 不久前,他拖着自己的摩托,去重庆参加摩托车博览会,会场内外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连交警也来与他合影。

可黄涵却似乎是个异类,一方面他个性张扬,一方面他又提倡遵纪守法。他的粉丝也不全是摩托车爱好者,曾有一些中年粉丝辗转拿到他的联系方式,只为了告诉他,自己虽然不骑车,但喜欢他拍的短视频。

黄涵拍的短视频几乎全部是摩托车,究竟是人的魅力,还是短视频的魅力,让他成功跨界,突破了摩托车原有封闭的圈子?他自己似乎也讲不清楚。可唯一清楚的是,他拍了那么多作品,也为了视频能火,研究过粉丝的喜好,可在这些之外,他似乎还想再证明些什么。

用内容创作的形式,把爱好做成职业

当人们谈论“机车文化”时,都谈论些什么?

“帅!”黄涵不假思索地说。

这也许是人们爱上机车的最质朴的理由,机车、速度、重金属,以及驰骋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是一般娱乐项目给不了的东西。在黄涵眼里,摩托车代表着酷炫风潮、力量与自由理想,是“酷男人标配的大型玩具”。甚至如果手头只剩50万的话,他一定会去买一辆摩托车,而不是汽车。

黄涵对速度的热爱没有消失过。曾经赛车兼职的工作始终留在他的脑海中,个性中的张扬、对于速度永恒不变的追求以及需要减轻父母顾虑的让步,摩托车逐渐走入了黄涵的视野并深深为之着迷。从2500块的车骑到40万的宝马K1600GTL,摸得多也见得多,举手投足间不自觉地就会显露出良好的机车品位。有人偷偷拿手机拍下酷炫的机车,有人直接走过来跟他交流,甚至连60多岁的散步大爷也忍不住上手摸一摸,问他“你这车得不少钱呢吧?”

当时间倒退到2019年,黄涵还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快捷酒店,当时酒店生意还算不错,但是有野心的黄涵总是希望客流量再增长一些,于是他决定开设短视频账号为酒店吸引更多的客流。但是,思来想去,最后发布的却仍旧是自己喜欢的摩托车日常。尽管刚开始只会朴素地怼脸拍,衔接、转场之类的技巧都不会,但是视频中的烟火气、对于摩托车溢出屏幕的热爱感以及黄涵自带张扬感的魅力,依然吸引了不少关注和点赞。

在他的评论区里,生活在全国各地的摩托车友们被连接起来,彼此打着招呼,谈论自己的爱车和专业的机车问题;但更多问题则来自于那些之前根本不会骑车,也对摩托车没什么了解的“路人们”,评论内容从“涵哥你今天骑这车贼帅,是啥牌子的”逐渐过渡到“涵哥我也想买车,给我推荐一款呗”。

随着粉丝数量不断上涨,一个以黄涵为中心的摩托车友圈正在快手逐渐形成。2020年,随着酒店业被呼啸而来的新冠疫情重创,黄涵已经无法维持资金的周转继续经营酒店了,甚至被房东三番两次的找上门索要房租,无法交租就将酒店的大门锁上。幸好他的短视频账号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并且可以不断地接到一些有关摩托车的商演及线下活动,于是黄涵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摩托车事业中。

后来,他在顺义开了一家机车俱乐部,起名叫“摩时间”,一边细心打理一边继续拍短视频,并且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做账号的内容,撰写视频脚本、学习剪辑技巧,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摩托车内容创作者。

把爱好变成职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涵用“熬人”来形容每一次的视频创作体验: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小段,需要从下午一两点剪到四五点,有时候光找BGM就要花去4、5个小时,办公室有一整面落地玻璃窗写满了他对短视频拍摄技巧、内容创作构想以及框架的点滴灵感。然而,付出巨大的视频发布后却不一定能收获到很好的数据,“非常难,太难了”。但黄涵乐此不疲,相比于拍摄和制作的艰辛和琐碎,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能够为摩托车行业带来什么,“哪怕是一点微弱的变化”。

张扬的“花翎骑士”黄涵:用行动代言“摩托文化”

“摩托车确实张扬,但它也不是妖魔鬼怪”

很长时间来,网上关于汽车、摩托车类的内容大多是硬核的车评系列,夹杂着专业术语和数据的内容显得有些冰冷和枯燥,从而阻隔了更广域用户的喜爱。大众对于摩托车和骑手的概念大多来自于层出不穷的负面社会新闻,如:“鬼火少年”深夜骑摩托车撞死人、高中生骑摩托车撞死人后发微博:一命抵一命笑死人……以及电影中反面人物的标配:皮夹克、纹身、黑头盔、破破烂烂的牛仔裤,以及那辆蓄势待发的“野兽”,这一切都给人留下了机车文化就是“不好惹”、“地痞流氓”、“亡命之徒”之类的负面印象。

“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黄涵说,“我们对这个文化本身加载了太多符号和条条框框,反过来束缚了自己”。他尝试将自己的短视频内容往轻剧情方向发展,内容大多来自于自己的生活观察。

比如,黄涵曾经在一个巨堵的早上开车去上班,因为着急赶时间没注意看后视镜,右转时一个猛打,别倒了身后的摩托车,幸而车速不快,骑手没有受伤。对方非常生气,站起来骂他:“我们摩托车骑手的名声就是这么被搞坏的,明明正常骑行,是你们开车的不看后视镜也不打转向灯,出了事儿网上全在骂我们骑摩托车不守规则”。

这件事让黄涵深受启发:“在网上刷到的新闻报道中,一旦摩托车和汽车之间发生事故,评论区都在指责摩托车,觉得肯定是摩托车超速、不守规则,义愤填膺地让国家禁止摩托车上街,但谁说事故就一定是摩托车骑手的责任呢?”

他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段剧情:摩托车正常行驶,遵守交规,反而是汽车不打灯变道,最终导致车祸发生,希望通过这样富有冲突性视频为摩托车骑手正名。

这种与主流不同,强调安全驾驶,以及为摩托车群体正名的内容,意外的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而除了设计剧情,黄涵与粉丝们交流时,也因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直白、接地气,张扬个性却又强调规则,让他的粉丝群跨越了性别与年龄的界限,快手老铁们管他叫“涵哥”,他停在小区地库的车上经常被粉丝们挂满礼物,甚至还有40多岁的大姐带着老公孩子来给他送东西,告诉他“我就单纯喜欢你拍的视频,喜欢你这个人,我觉得你比较真实”。

这些上到50、60岁大哥大姐,下到刚刚成年的少年组成的庞大粉丝群,现在逐渐从线上走到线下,聚集在黄涵经营的“摩时间”机车俱乐部。除了每次组织骑行活动时必要的开销,黄涵并不向会员们收取会费,“大家都是因为热爱才在一起玩,不需要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对他而言,他喜欢和车友们一起骑行时那种引人注目的张扬感,更享受能和一群将摩托车刻进DNA的车友们骑行时的快乐时光。

摩时间刚刚开业的时候,黄涵的心中对于将摩托车这一爱好发展为自己的职业,总是留有疑问的,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认可他的时候,他发现爱好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份工作。由此,可以窥见一个人做事总是需要正向鼓励的。

“当你发现,自己通过短视频能感动一些人、改变一些人的时候,这种成就感远远超过一个月挣了多少钱、一个月涨了多少粉丝。”黄涵说,“当一个在线上认识的陌生人,从最开始不喜欢摩托车,到拥有第一台摩托车,再到因为热爱摩托车而成为你现实中的好朋友,你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太爽了”。

而黄涵口中那个“陌生人”的故事,来自今年9月的一场特殊见面。

今年9月,2021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在重庆举行,作为圈内知名的摩托车文化内容创作者,黄涵自然受邀参加,也在现场见到了一位线上多次交流的快手老铁。这位快手老铁是一位交警,来自重庆网红交警巡逻队“渝警骁骑”。

在现场,他一眼就认出了戴花翎骑摩托的黄涵,并且激动地上前合影,在他们的交谈中,交警表示自己正是通过他的视频喜欢上了摩托车文化,所以才努力加入了渝警骁骑的队伍。

“对于这样的认可,我感到又惊又喜。”黄涵说,在传统印象里,马路上风驰电掣的摩托车骑手似乎总被认为是某种“危险因素”,和交警之间的关系就像老鼠和猫,“但通过这次在摩博会与交警的深入了解,其实只要遵守规则,猫也可以喜欢老鼠,老鼠也可以和猫做朋友”。

在黄涵所代表的广大的摩托车车友的心中,与交警做朋友、收获交警粉丝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交警所代表的是管理的执法部门,与他们做朋友,相当于是收获了监管部门的认可,这样的宝贵的认可,让黄涵坚定自己“遵守规则”的信念,因为他发现原来管理他们的交警们也是热爱骑摩托车的人,也是希望能够为摩托车正名的人。

“我想要通过努力去推动一件很大的事情”

“遵守规则”是黄涵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与他在部队的军旅生涯是分不开的。作为一退伍的空军军人,骨子里对于规则纪律遵守是永远磨灭不掉的。从最开始一个人单打独斗,到现在有自己的团队,每次骑行都是几十人规模、二三百公里路程,他总是像一名军队的教官,不厌其烦地给大家重复“骑士精神”:排好队,不惹事不闹事,踏踏实实骑车,不要违反交通规则。这种军事化、规范化的骑行方式得到了不少民众的认可,也更进一步激发了车友们对于摩托车的热爱。

“我想要通过努力去推动一件很大的事情”黄涵说。摩托车在中国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机车文化也应该从更广泛的层面去育和引导,他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新一代的守法骑士,制造更高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能的产品、让社会公众对摩托车从误解慢慢转变为喜爱,让骑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黄涵给自己的头盔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紫金冠”造型——有两根帅气的花翎,每次出街辨识度极高。他很喜欢这个张扬的设计,当骑车花翎飘动的时候会吸引很多人为这个新颖又帅气的头盔驻足。这个设计最早起源来自于黄涵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十分喜欢的吕布,两根长长的花翎在黄涵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同时作为一名中国风爱好者,黄涵也希望在骑行的过程中能够融入中国风的元素,于是这顶张扬又极具中国风的紫金冠头盔孕育而生。虽然被很多粉丝们说长得像孙悟空,黄涵也不在意:“无论是吕布还是孙悟空,核心的形象都是骁勇善战、不怕事,属于正向的硬汉”。

在黄涵眼中,这个张扬的头盔时刻提醒他的却是一种“责任感”,“在骑行中戴上头盔,我所呈现出的东西就必须是正能量的,让大家知道,这就是那个戴花翎的京城骑士”。

张扬的“花翎骑士”黄涵:用行动代言“摩托文化”

后记:

2020年,黄涵被邀请登上央视《开门大吉》,主流媒体对于摩托车文化的认可,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我愿意用摩托车作为视频展现的一个工具,让大家认识到,骑摩托车的人并不都是危险的,我们也会做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而和黄涵一样,同样通过短视频创作展现自我个性的还有小猫,一个坐标石家庄,外表娇小内心硬核的女摩托车骑手,因为在快手分享自己骑车的视频,收获了56万粉丝和一堆志同道合的骑友。粉丝们陪着她从杜卡迪骑到KTM,在评论里开玩笑的讲个头小小的她非要骑大车,“别人都能双脚踩地,你就一个脚还得是脚尖才能点到地”,却又在她成功驾驭狂野的“大野驴”之后“咔咔点赞”。

黄涵和小猫的经历并不是孤例。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着数万名摩托车创作者,借助“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摩托车这个过去小众的亚文化圈正在不断与主流文化融合,并且迅速扩张。

如果说,汽车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那摩托车更能体现机械性的魅力和动感。随着摩托车消费热度的持续升温,以及摩托车文化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普及,或许有一天,会有更多人骑在摩托车上振臂高呼“兄弟”,更多孩子骑着摩托车去追逐他们的青春与梦想。

这一切并不遥远。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