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用手机搜索猫砂,或是与朋友讨论了某支口红,就会发现APP总能精准推送相关广告,确实节省了我们筛选、购物的时间,但也让不少消费者恐慌,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给平台泄露了?难道公民的个人信息就没有保障了吗?
11月1日,首部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施行。保护法规定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严禁“大数据杀熟”,APP不得强制推送个性化广告,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信息就拒绝服务……保护法一经推出,我们可以发现相关APP很多添加了个性化推荐关闭开关。
那APP真的在监听我们的生活吗?其实不然。电子标准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曾就做过多次测试,并没发现哪款APP有把语音信息上传之后的偷听行为。也就是说,APP不会监听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消费者会精准收到广告信息呢?
科大讯飞副总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刘鹏曾表示,用户能在社交平台看到广告推送,并不是说电商平台和APP之间有数据交换,而是APP把需求广播出去,谁有宣传需求谁就来推送。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平台是不需要知道这个人曾经在这个平台搜过、买过什么的。
TalkingData法务合规负责人兼数据合规官葛梦莹也表示,广告主想要基于自己或媒体的大数据来进行精准投放,包括曝光率、点击率、购买率、时段等,需要请第三方广告监测机构来监测投放效果,相关数据是通过嵌入一个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来收集的。
知乎博主李享认为,大数据广告精准投放是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对用户属性和行为模式进行精准判断,使广告精准投放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的基础。对用户做标签属性分类处理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通过IP(如高校用户)或浏览、搜索行为的整合。比如一位网民在一段时间内搜索过母婴用品,数字广告营销平台的后台就会默认该用户在一段时间节点内对母婴用品是有需求的,也就能精准推送母婴用品的广告了。
精准广告会动用个人信息吗?
不少消费者担心精准广告会泄露个人信息,其实精准广告使用的是人群数据而不是个人数据。
中国广告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杜东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广告主精准投放前,人群圈选是必要步骤。圈选主要是给人群的兴趣、爱好、习惯等特征打上标签,再打包作为投放广告的目标人群。所以精准广告主要是针对“人群”,投放圈选人群也是预测人群数据,而不是个人的个体化数据。
科大讯飞副总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刘鹏也表示:“从服务器意义上讲,广告位提供方和精准投放方之间并没有数据交换。”
综上所述,APP没有监听功能,精准广告也不会泄露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行原则上规范了平台滥用个人信息的合理性,也将平台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这件事情,交给本人同意,让当事人有了选择权,本身就是绝对性的进步。在法律的保护下,大家不必过度担心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