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天外来客”
  • 上方文Q
  • 2021年12月01日 18:41
  • 0

近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基于“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年龄在1个百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团队称之为“天外来客”。

据悉,先前的研究在美国“阿波罗”登月采集的样品中发现了碳质球粒陨石碎片,但从未在月球表面通过遥感探测直接观测到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

这次的新发现表明,富含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可能仍然为现在的月球提供水源,同时也显示,比较年轻的月表物质(如嫦娥5号返回样品)中存在撞击体残留物的可能性。

嫦娥四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天外来客”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中,其搭载的玉兔2号巡视器随后对月表开展了持续的巡视探测,之上装备的全景相机和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可以获取超高分辨率的月表影像与高光谱数据(< 1 mm/pixel)。

在月表巡视的过程中,玉兔2号发现了一个小的新鲜撞击坑,并在第9月昼的时候对这个撞击坑进行了详细的光谱探测(图1)。

基于全景相机近距离获取的撞击坑影像,团队发现,撞击坑中心存在一些与坑壁及坑外月壤明显不同的物质(图1b)。

随后的的分析发现,撞击坑中心的疑似“残留物”与坑内及坑外的典型月壤、岩石碎块的光谱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图1c)。

嫦娥四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天外来客”

图1:玉兔2号对巡视路径上“偶遇”的一个小型新鲜撞击坑进行详细的光谱探测。(a) 由玉兔2号上搭载的全景相机获取的影像拼接而成的全景图,可以看到撞击坑与着陆器的相对位置;(b) 全景相机近距离拍摄的小撞击坑全貌,该图为假彩色图。撞击坑中心呈现的黄绿色部分为可能的撞击体残留物。白框指示的是进行了成像光谱观测的区域;(c) 从成像光谱观测区域中提取的典型“残留物”、月壤、岩石碎块的反射光谱;(d) 成像光谱仪获取的观测区域影像。

通常情况下,月表岩石或月壤的反射光谱会呈现出“红化”的特征,也就是反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在光谱曲线整体呈现正斜率,并且月表发生的太空风化作用一般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红化特征。

而撞击坑中心疑似残留物的光谱,却呈现出“蓝化”的特征,即反射率随着波长增加而减小,光谱曲线整体呈现负斜率。

由此,刘洋团队推测,可能是存在某种具有蓝化光谱特征的外来撞击体物质混入了其中,因为在小行星中,只有碳质小行星的光谱存在蓝化特征,于是搜集了大量碳质球粒陨石的光谱。

经过仔细对比后发现,该残留物确实与碳质陨石光谱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图2)。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光谱定量反演结果显示,该残留物中碳质陨石组分占比达到40 wt.%以上。

嫦娥四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天外来客”

图2:撞击残留物光谱与阿波罗月球玻璃及碳质球粒陨石光谱的对比。

为了进一步确认上述分析结果,刘洋团队还对该撞击坑进行了详尽的形貌分析(图3)。

基于玉兔2号全景相机获取的立体影像对,团队利用摄影测量方法,构建了覆盖该小撞击坑及附近区域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

通过对四个不同方向的高程剖面分析显示,当包含中央凹陷时该撞击坑的深度-直径比值在1:5左右,去除中央凹陷后的深度-直径比值在1:10左右。

这比该区域的二次撞击坑的深度-直径比(1:17左右)要高很多,表明该撞击坑可能属于一次撞击坑,而非原始撞击产生的溅射体再次撞击月表形成的二次撞击坑,尽管二次撞击坑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掉。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限定,刘洋团队还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撞击坑开展了研究。

结果显示,一个直径15 cm的疏松撞击体以15 km/s的速度(月表的典型撞击体速度)撞击月表可以形成上述观测到的小撞击坑形貌特征,并有残留物分布于撞击坑中心。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该撞击坑可能是一个小型碳质陨石撞击后形成。

嫦娥四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天外来客”

图3:目标撞击坑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基于iSALE的数值撞击模拟结果。(a)利用全景相机获取的立体影像对构建的撞击坑DEM;(b)该撞击坑在四个不同方向的高程剖面;(c)基于iSALE的撞击坑数值模拟结果,很好的重复了观测到的撞击坑剖面形貌及残留物分布特点。

撞击输运过程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水及永久阴影区水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而碳质小行星是小天体中相对比较富含水及挥发分的一类(图4),在撞击过程中其携带的水可能有部分得以保留在月表。

前人通过在地面进行的高速撞击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撞击体中可能有高达30 wt.%的水得以保留在撞击熔体或残留物中。

基于撞击坑退化模型,研究团队对该撞击坑的形成年龄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撞击坑应该形成于距今一百万年以内。

这对碳质撞击残留物的直接观测结果表明,相似的碳质陨石残留物可能在月表非常普遍,在嫦娥五号从月表一个相对年轻的玄武岩单元里采集返回的样品中将有很大概率发现类似的撞击残留物。

届时结合主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将可以对撞击体成分与类型演变进行更好的限定。

另外,将来利用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测光谱数据,将有可能在月表更多地方发现类似的撞击残留物分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月球水的来源与分布的认识。

嫦娥四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惊现“天外来客” 图4:月球水的可能来源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