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百姓车联自行研发的两项技术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逐步走出了一条自主知识产权强企之路。
百姓车联技术团队凭借在数据科学和传感器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自主研发了危险驾驶行为AI智能识别系统,可有效识别出驾驶行为中的危险动作,及时给予反馈建议。此次获得授权的两项专利属于技术性、创新性较高的发明型专利,其中一项是通过算法优化,解决数据漂移、偏差、定位不准的问题,另一项是通过传感器数据直接判断开车时的异常驾驶行为。
百姓车联数据科学与平台部负责人张源源表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型专利授权是团队不断深耕、不断拓展的结果。通过技术研发,仅用一年的时间,百姓车联通过三次技术迭代,不但实现从零到1的突破,而且还完成从1到行业领先的超越。经长期运行统计,危险驾驶行为AI智能识别系统可有效训练司机改善驾驶行为,提升道路行车安全。
从零起步 夯实地基
“识别司机驾驶动作、判断车辆状态,听着有点玄幻。”危险驾驶行为AI智能识别系统负责人汪磊坦言道,从0开始打造产品必须梳理逻辑关系和数据关系。
项目开始两个月,汪磊带着三四名同事,从急刹车、急减速、急转弯三个危险动作入手,确定数据方向,构建“数据收集-数据传输-数据清洗-行为识别-结果反馈”的产品逻辑。
“选择交通事故比例最高的行为,摸索其中的逻辑和框架。”对于第一代版本,汪磊坦言只是解决有无问题,在识别范围和准确度上,还需要提高。
升级迭代 实现突破
危险驾驶行为AI智能识别系统功能尚不完善,但产品跑通另外整个逻辑。此后,百姓车联为项目倾注大量数据、算法人员,“其他伙伴是从其他部门支援,人员不足只能做到基础功能,随着资源倾斜,很多全职的同事加入,系统扩展度和精准度得到极大提高。” 汪磊说。
平台增加对急刹车、急减速、急转弯、玩手机、疲劳驾驶、超速、打电话等危险行为的识别,拓展识别范围。同时借助市场部门和运营部门,平台将系统从模型框架变成一款实际应用的大数据产品,这使得系统被放在实际应用当中,用实际数据优化算法模型,并将驾驶评分反馈给司机。
“系统实地应用,良性的反馈改进,都帮助系统更好地迭代进化。”对于汪磊而言,项目试水之后的重点突破,让整个产品快速成长。
技术深耕 行业领先
经过长时间运行,危险驾驶行为AI智能识别系统位居该领域领先地位,在识别类型上,除了“三急”外,危险驾驶行为的识别种类还囊括急减速、急转弯、玩手机等危险因子。精准度上,曾经每天都能收到司机反馈的误判数据,但现在基本已经没有误判的反馈信息,反而受到很多车主的表扬和认可。
如今,产品成长过程中的技术突破正在逐一形成专利。未来百姓车联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仍将不断完善产品,深化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