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所最新研究报告建议:加快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 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
  • cici
  • 2022年07月17日 17:55
  • 0

7月14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主办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戎珂发布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研讨会还邀请知名学者、智库专家、业界资深人士,一同围绕“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开展了学术研讨。

[MD:Title]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戎珂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创新生态,发挥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大中小企业和社会开发者开放协作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带动创新型企业快速壮大。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开展了“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的课题研究,并以报告形式发布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在国内外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从产业互联网的微观机制、行业洞察和宏观价值三大视角,对产业互联网生态做出解构和剖析,对产业互联网生态在中国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解读。戎珂在发布《报告》时指出,健康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不仅有助于产业价值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实现业务的拓展,也能帮助传统产业中处于弱势的企业、创业者根据自身优势及其互补能力创造出更多价值。因此,核心企业需要更多关注整个生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在追求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同步解决整体产业生态体系、人才体系及社会责任等诸多问题。

产业互联网生态的核心企业在生态培育过程中发挥主导、协调和促进作用

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表示,从流程驱动、连接驱动到数据驱动,不同阶段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不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帮助工业或传统行业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优化闭环。在数据驱动下,快速感知、敏捷响应、动态优化、全局智能将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MD:Title] 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

《报告》称,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培育,需要遵循VSP理论。产业互联网生态可以为不同的核心企业提供入口,从而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核心企业需要先有愿景战略(V-Vision),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同时能够吸引并带领伙伴一起构建生态,打造生态信任(Trust);要有短期和长期的可以针对公司及生态层面的具体解决方案(S-Solutions),包括内外制度设计、投融资、技术、产品/服务方案、人力组织等,最终形成一种融合各类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BM’s BM),即生态型商业模式;要布局培育可以贡献不同商业模式的生态伙伴(P-Partners),这些伙伴会通过共同挖掘和掌握行业特定的知识(Know-How)来落地生态型商业模式。

《报告》发现,从国内当前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格局来看,依托于核心企业的不同优势能力,目前国内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形成了不同的演化路径和类型。以华为、海尔、腾讯和树根网络为例,分别是从连接计算、制造、软件、运维等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建立不同范式的产业互联网。具体来看:华为在连接和计算层面积累了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可以沿着数字技术维度赋能相关的产业互联网生态;海尔在制造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对制造领域产业互联网的赋能升级;腾讯在消费互联网深耕多年,有很强的软件技术,擅长利用相关IT技术进行各类商业模式的创新,并能基于消费场景向行业背后的生产场景进行渗透;树根网络在运维层面具备优势,其商业模式围绕机器的运维能力展开,并将这种运维能力赋能到相关行业。

《报告》基于对产业互联网生态的解构和剖析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合作会大于竞争,难以形成垄断型的超级大平台。产业互联网生态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产业互联网生态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全球的产业互联网格局,还是国内的产业互联网格局,都没有一家企业具备打通所有产业的能力。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产业互联网生态将演化出“一米宽、百米深”的竞争格局。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李君表示,在“一米宽、百米深”的工业互联网深耕过程当中,必须攻关的问题是制造资源连接后,对于工业Know-How以及工业运行机理所蕴含工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MD:Title]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李君

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有助于支撑“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目前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应用场景的挑战,二是数据的挑战,三是系统性的挑战。三个方面的挑战决定了产业互联网平台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爆发式的增长和发展,不太可能形成广泛的、共性的所谓大平台和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而是需要一个沉淀、积累、摸索和探索的过程,需要逐个行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这样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一定是连接上下游或者具备高度关联性的产业生态,尽管生态规模和体量有限,但是具备更加专精特新的属性和更大的产业链价值,未来将代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MD:Title]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

《报告》认为,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需主要关注产业价值网络和泛社区网络。前者指核心企业为实现当前产业价值而建立的直接生态合作伙伴的系统;后者指核心企业为实现未来产业价值所需要的潜在合作伙伴,以及所有支撑核心企业实现产业价值、但又不直接创造产业价值的间接生态合作伙伴的系统。

《报告》发现,产业互联网生态中的核心企业,基于不同的基础竞争优势,结合不同的VSP(生态愿景Vision-解决方案Solution-生态伙伴Partner)生态培育战略,形成不同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方向。例如,腾讯遵循VSP机制,秉持去“中心化”理念,引入多样化生态伙伴。在产业价值网络层面,腾讯发布SaaS生态愿景战略——“千帆计划”,将“一云多端”的数字基础能力开放给伙伴,并联合SaaS伙伴共同打造面向各行业、各场景的产业互联网SaaS生态。在泛社区网络层面,腾讯建立云启产业基地,积极联合政府、银行、传媒和高校等社会资源团体,通过设立补贴、技术培训、创办大赛等形式,支持共建产业互联网生态。

《报告》认为,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有助于支撑“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VSP的培育战略,形成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可以扶持早期的创新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更为综合的服务体系。除了资金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产业生态资源,助力企业解决从建立品牌到寻找客户资源,再到市场验证等一系列初创期难题。例如,腾讯云启产业加速器截至今年1月已经集聚了AI、SaaS、区块链、云原生四大赛道的283家优秀企业服务公司,覆盖金融、政务、教育、工业、医疗等众多行业赛道,总估值超过2983亿,其中70%成员企业通过加入腾讯产业加速器的价值运营和资源链接,获得融资助力。今年以来,腾讯云启产业加速器又新开启了碳中和赛道。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文娟表示,目前,产业互联网是处于高研发投入和长周期回报的培育期。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转型产业互联网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现实困境。即使是业内的领军企业也面临较多困难。因此,生态建设需要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怎么选择发展模式来更有效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是下一步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李刚表示,产业互联网生态是一个不断把蛋糕做大的过程,是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共同获益的过程。产业链上中下游平台与合作伙伴之间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平台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提供经营上的便利;合作伙伴用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和其他便利创造用户价值,互利互惠,实现整体价值的循环和提升。

[MD:Title]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李刚

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有助于中国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全球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报告》在分析梳理国内外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一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全球产业互联网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北美、欧洲、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韩祺表示,《报告》总结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产业互联网培育方式,包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环节,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启示和借鉴。

[MD:Title]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韩祺

《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形成全球较大的单一产业互联网市场,但产业互联网生态仍处于发展初期。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在部分数字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底层以及运营(OT)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短板。慧工云创始人&CEO朱鹰表示,尽管我国的局部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总体上,我们在产业标准化和产业配合协同上还处在低质竞争而非高度协同的阶段。

[MD:Title] 慧工云创始人&CEO朱鹰

《报告》发现,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是行业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要素。考虑到仅靠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难以构建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因此,《报告》建议,政府应更好地倾听行业诉求,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产业互联网生态所需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

《报告》认为,新时期,政府的引导在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出海过程中同样重要。与传统企业出海不同,生态型平台出海涉及的关系更加复杂。生态型平台在海外市场的发展需要足够多元的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也需要相关国际通用性技术标准的协同推进。因此,政府需要更加关注这种生态型平台的集群出海,并积极参与组织产业互联网各类数字技术、发展模式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韩祺表示,《报告》提出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不仅要扎根国内,还要更好地走出去,跟一些国外的生态包括市场主体结合起来,这既是我们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希望产业互联网能更好为产业实体服务,形成有行业特点的生态体系。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凯华在圆桌讨论时表示,我国不但要通过提高产业互联网治理能力,如,建立数据要素国家治理体系,推进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建设,实现产业健康、公平、高效的发展,而且要从产业安全的角度,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产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实现我国产业互联网核心科技自主发展,突破产业技术的“低端锁定”,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此外,数据要素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包括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MD:Title]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凯华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室主任朱峰表示,中欧产业互联网生态各有千秋,特别是在IT技术和OT技术(运营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未来,双方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生态链的合作互补。

[MD:Title]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室主任朱峰

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张文娟表示,《报告》从数据层面分析了产业互联网对GDP和就业的影响,对未来经济走势分析提供了数据和案例参考。

《报告》测算发现,中国2018 - 2021年产业互联网的实际增加值逐年上升,分别达到1.818万亿元、1.999万亿元、2.120万亿元、2.397万亿元;2019 - 2021年,产业互联网对GDP增长率的拉动分别为0.22、0.14、0.30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促进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报告》通过测算分析,产业互联网不仅会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成为一大动力来源,而且可以改善就业,同时在区域发展方面,起到减小数字鸿沟的作用: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但空间集聚效应在逐年减弱,且产业互联网不仅在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也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外溢。同时,产业互联网生态的溢出效应和以往劳动力、技术、资本等因素具有差异,趋利偏好特征较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的“马太效应”。

《报告》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对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认为在基准情形下,产业互联网在2035年会占整个中国GDP的21%左右。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提升,以产业互联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完)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