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10点08分,华为Mate50系列全渠道开启首销,空前的抢购盛况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时候的华为。
在线上渠道,Mate50系列毫不意外的出现了开售即秒罄的情况,疯狂点点点的我再次没有抢到,算上之前每天开放预订时候的抢购,我已经抢了不止十次了。
而线下,从发布会到现在的首销,全国很多门店都出现了排长龙抢购体验的情况,同样火热。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消费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抢一台Mate50可真难!”
为什么抢不到?
面对这样的场面,有不少人猜测是华为备货少,所以才频频抢不到。其实不然。
多方消息显示,华为第一批Mate50系列共备货400万台,量非常庞大,但依旧是出现了不够的尴尬,这可能华为自己都没有想到,Mate50系列的受捧程度可见一斑。而这背后其实并不是华为不想多卖,而很有可能是刚刚恢复的供应链产能还没有跟上来,只要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就会看到另一番局面。
早在今年4月份华为Mate Xs 2折叠屏手机发布的时候,余承东就表示华为的供应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产能获得很大提高,华为手机会比之前容易买到。加上此次Mate50系列多达400万台的备货,基本上也印证了余承东的言论,Mate50系列并不会出现2020年Mate40系列那样卖断货的情况,只要等一等,基本上都可以买到。
其实对于华为Mate系列来说,首销数据一直非常漂亮,华为商城数据显示,Mate20系列首销时8秒销售额便破亿,Mate30系列则做到了每一分钟一个亿,由此来看,Mate50系列将Mate系列的火爆是非常好的延续了下来。
有意思的是,华为Mate50系列按照这个速度卖的话,很有可能要提前预定今年的爆款旗舰称号了,加上双11即将到来,如果Mate50系列备货充足,或许它就是今年苹果iPhone 14的最强竞争对手。
面对这样的局面,或许大家想要看到的那个华为终于要回来了!
Mate50系列香在哪儿?
其实在Mate50系列发布的时候,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言论,一种言论觉得它是骁龙芯片,很难热销;另一种言论是众多黑科技加持,恐怕想抢到都难,而现在热销的事实恰好印证了这两个论调的对错。而我自己在几天的使用下来,其实已经被Mate50系列吸引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去抢购的原因。下面我也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首先是我最常用的可变光圈,之前的华为产品虽然有着非常不错的摄影体验,但是这一次Mate50系列的可变光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专业模式下十档可调物理光圈大大提升了摄影可能性,可以让我们在手机上通过光圈的变化去进一步了解摄影,这在其他产品上是很难体验到的。几天用下来,我每天都在试着用专业模式去拍摄,去掌握光线的奥秘,很有意思。
当然了,如果大家不习惯使用专业模式的话,普通模式下实现了自动调节光圈,同样可以享受生活中光与影的魅力。
其次是北斗卫星消息,虽然日常生活中使用该功能的场景很少,但是却是给了我十足的安全感。有的时候心中总是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少了一份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可能是生活给的压力,也可能是对前路未知的恐惧,但是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通信起码给了在路上的人或者正在徘徊的人信心。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再次提起华为李小龙对北斗卫星通信功能的精辟总结“一生用一次,一次续一生”。
另一项功能是Mate50系列所搭载的HarmonyOS 3的中转站,这让手持Mate40系列的我羡慕不已。如果说华为的多屏协同打通的是不同终端之间的藩篱的话,那么中转站功能就是同一终端不同功能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体验,不管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可以放到中转站中,轻轻一拖便可以放到目标APP中,简洁而高效,我也期待华为能够给老用户升级这项功能。
再一个是应急模式,它和北斗通信功能有些像,都是用在极限场景,但是应急模式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如果说你在生活中没有携带充电宝的习惯,又经常在户外,那么应急模式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保障。应急模式下,Mate50系列还可以支持应急通话12分钟,起码能够做到不让我们失联。
最后一个是昆仑玻璃,从价格上来说只比普通版本贵了200块钱,但是抗摔性却整整提升了10倍,如果大家担心手机摔坏的话,不妨试试这一次的昆仑玻璃版本,或许会有惊喜。
当然,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官方也提供了碎屏服务宝,碎屏后可免费更换一次原装屏幕,相较于原价换屏会合适不少。如此一来,昆仑玻璃+碎屏服务宝,相信大多数人用好几年都不成问题了。
总结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虽然华为产品面临着各种缺货,但是依托于强大的品牌力和过硬的产品力,在高端市场华为仍旧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表现抢眼。而随着此次Mate50系列的热销,也说明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强势回归,同时也带动了高端用户的换机潮。就拿我身边一些Mate40系列钉子户来说,对于Mate50系列也已经是跃跃欲试了,足以见得这一代的产品力。
而从行业角度来看,Mate50系列的热销也提振了国产厂商的高端市场,让国产厂商在面对苹果的时候有了十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