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在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一座依山而建的现代化菇棚里,洁白的银耳在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菌棒上蓬勃生长,水汽中隐隐散发出兰花清香。
技术员李鹏正执行每日巡检,他需要观察各个菇棚的银耳生长情况,并实时通过自动化设备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再过几天,这批有机银耳就可以进行采摘包装,运往叮咚买菜位于全国各地的大仓了。
(叮咚买菜银耳订单农业基地菇棚)
就在不久前,叮咚买菜携手战略合作品牌元气绿洲,在这里一口气包下了70个菇棚,成立了首个叮咚买菜银耳订单农业基地。该基地预计每年产出约800万朵有机和无公害银耳,年订单金额超5000万元。
长在中草药上的“菌中之冠”
作为世界闻名的“银耳之乡”,古田溪谷相间、雨水充沛的自然条件,是银耳菌生长的天堂,由于出产的银耳品质极佳,古田银耳早在2004年就已经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到目前,市场上近90%的银耳都产自这里。
(依山而建的叮咚买菜银耳基地)
虽然古田银耳有口皆碑,叮咚买菜的基地买手付晶仍希望“优中选优”。在前往古田考察多次后,一种由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研发、长在中草药上的银耳进入了她的视野。
传统的袋栽银耳,其菌棒主要采用的是棉籽壳、麦麸等作为培养基,而这款有机银耳的菌棒则是甄选莲子壳、莲子粉、茯苓、枸杞果枝、桑葚枝等“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材进行科学配比,再加入丹参、灵芝提取的营养液制成。
(生长中的有机银耳)
付晶介绍,相较普通银耳45天的种植周期,通过中草药培植技术产出的有机银耳要长出半个月左右,达到60天,但其银耳多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更高,更为浓郁的胶质也造就其润滑细嫩的口感,非常契合城市人群的滋补养生需求。
农业也可以工厂化
别看银耳如今十分常见,在清代以前,却因产量极低而“一耳难求”。
上世纪起,古田就不断改进创新银耳人工栽培技术,从最初的椴木栽培到60-70年代的瓶栽,再发展到如今广泛运用的袋栽,每一次的技术更迭,都使得银耳的产量实现一次大的飞跃。
叮咚买菜合作的银耳基地则走在了更前端。作为全国首个实现银耳袋栽技术工厂化的基地,其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几家整合银耳上下游全产业链,实现全程可追溯标准化生产的基地之一。
银耳菌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清洁度要求非常高,传统的袋栽过程中,农户们无法做到恒温恒湿,也不具备较好的灭菌条件,只能“看天吃饭”,银耳出产率和品质浮动较大。
但在叮咚银耳基地,所有的银耳都必须遵循叮咚订单农业的标准。例如,所有菌棒都会经过高温设备消毒,并在封闭环境下进行菌丝接种。种植环节则全程在现代化菇棚中进行,棚内的各项湿度温度均可通过棚外的仪器观测,并通过按钮进行一键调节。
(叮咚买菜银耳基地的自动化设备)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叮咚买菜包下的70个菇棚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年产量800万朵。而每日负责种植环节设备维护的,却仅需1名像李鹏这样的技术人员。
“我们当时也对比了很多银耳生产基地,虽然从单价来说,其并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但从用户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是最具品价比的选择。”付晶表示。
与传统培育链条中各环节极为分散的情况不同,叮咚买菜银耳订单农业基地从菌棒生产、灭菌,菌丝种植、菇棚培育到后续的采摘、清洗、烘干及包装等环节,完全实现了“一条龙”式生产。
(采摘后的银耳正在自动化设备中清洗)
这帮助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全程可控可追溯,避免用药、硫磺熏蒸等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也减少了菌棒、菌丝在栽培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减少感染风险,大大提升了银耳的产量和品质。
据介绍,除了有机和无公害银耳,叮咚买菜还正筹备上架一款元气绿洲即食有机本草银耳,通过破壁烘干技术处理后,这款银耳商品可以实现用焖烧杯焖30分钟即可出胶食用,大大减少了熬煮时间,很适合早餐和办公场景。
付晶表示,随着技术进步,曾经的皇家贵族才能享用的优质银耳,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叮咚买菜一直致力于以基地直采与订单农业的模式,推进上游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覆盖的品类也从传统的蔬菜水果到如今以银耳为代表的南北干货。未来,叮咚还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力大米、红枣、木耳等农产品的订单农业,为用户挖掘更多新奇特的优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