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位亚裔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诞生,《瞬息全宇宙》横扫奥斯卡。
虽然奥斯卡的评价一年不如一年,但它每年似乎都能给我们整点新活出来。
今天,全亚裔阵容的科幻电影《瞬息全宇宙》疯狂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杨紫琼)、最佳男配角(关继威)、最佳女配角(杰米·李·柯蒂斯)、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七项大奖。
杨紫琼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华人女星,也是第一位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亚洲人。
《瞬息全宇宙》讲述了一个脑洞大开、光怪陆离的科幻故事,它能斩获奥斯卡如此之多的奖项,离不开其巧妙的核心设定:多元宇宙,也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常用概念——平行宇宙。
虽然这个设定已经差不多算是陈词滥调了,比如《蜘蛛侠3》《奇异博士2》等电影都套用了平行宇宙的概念,但它们都只是借用了概念表面,并没有深入本质。
《瞬息全宇宙》把这个概念玩出了花样:在片中,存在着许多和我们的世界平行的宇宙,每一个宇宙中的“我”可能和另一个“我”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有一个“α宇宙”是一切的起点。
无数宇宙版本的女主角在片中接连出现:功夫巨星、大厨、甚至是....石头。
听起来可能有点离谱又有点脑洞大开,但实际上“多重宇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概念(假说)。
平行宇宙有着多种多样的解读,不同人对它到底是什么有着不同的理解,而《瞬息全宇宙》则探讨了其最美妙的那一面:「选择」。
如果存在另一个世界,它会不会更加美好?
如果人生有其它选择,我会不会活的更精彩?
这篇文章,我们就说说现实中那些令无数导演,乃至科学家都沉迷的「多重宇宙」。
(以下文字整理、改编自《人类宇宙四万年》,内容稍许硬核,可酌情选择阅读)
01、我们真的生活在多重宇宙中吗?
前沿宇宙学家们做出了这样的主张:想象我们的宇宙极大——大到可能还有其他的区域,距离我们无比遥远,无法用探测手段发现,在这样大的空间中宇宙可以自我复制无数次。
△电影《奇异博士》 的主角拥有跳入不同宇宙的能力。图/MARVEL
如此一来,就不再需要无数多个自然常数有细微差别的宇宙,而只需要一个无穷大的宇宙,所有可能发生的都在里面发生。
有一个假设是,在某处有一个已知宇宙的副本,里面也有我们的副本,两个宇宙的历史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只在于选择(比如另一个宇宙的你现在立刻停止阅读,把手机放在桌上)。
事实上,在这多重现实中,每次量子测量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就会导致宇宙分裂成多少个平行宇宙。
也就是说,宇宙像分形那样不断分叉,并走上无限多条不同的“路径”,而“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一条路径,且不可能与其他路径相通,引用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瑞典宇宙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的一句话:
“多重宇宙的尺寸无法估量,大到我们如果想遇见‘其他的自己’,都需要经过长途跋涉——距离的千米数比宇宙中已知的粒子数还要大。”
但这是前沿宇宙学家们所主张的理论,我们只是做个简单介绍,并且没有深入复杂的数学问题。
02、数学概率上的多重宇宙
数学概率路径认为宇宙的数量无限多,或者至少是一个大得夸张的数字 。
例如斯坦福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伦纳德·苏斯金德在他的著作《宇宙景观》(The Cosmic Landscape)中,在专门解释过量子理论之后,甚至假设存在10^500个宇宙。
虽说不是无限多,但这个数字也够惊人了。
每个宇宙的物理特性都不一样,而这些差别不管多么微小——都在于自然基本常数的值不同。(比如基本电荷 e、万有引力常数 G、普朗克常数 h、真空中的光速c 和真空介电常数 ε0。)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在大爆炸时间线的另一边,向后延伸,曾经存在一个宇宙,它与我们自己的宇宙完全相同。图/NASA
举个例子,在我们所处的宇宙,引力常量等于0.0000000667达因,那一定还存在另一个宇宙,那里的其他常量与我们的宇宙都相同,只有引力常量的值有一点差别。
当然,其他宇宙的引力常量的值还可能是另外一个数字,或者差别不在引力常量而在另一个常数,又或者是常数的组合不同。
总之,对所有常数及其组合所有可能取的值,都有一个相应的宇宙存在。
到这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宇宙的理由就十分清楚了: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我们能够以我们现在的样子生活的宇宙。
这也是英国天文学家丹尼斯·夏玛的观点,他认为存在无限多个宇宙,每个宇宙都有自己的演化历史。
有人则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而是认为,基本常数具有特定的值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而已。
或许,这是“新物理学”出现的信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美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李·斯莫林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
他假设,存在一个类似生命实体的宇宙母体,负责繁衍并选择最优条件生产“孩子”——新生的宇宙。
根据斯莫林的说法,可能有一个机制来选择自然常数的值,以尽可能多地增加黑洞的数量,因为宇宙“新生儿”可能就是从黑洞中生长出来的。
因此,在这个奇妙的场景中,基本常数的值(以及赖此为生的我们的存在)取决于形成大量黑洞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宇宙中,我们人类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而这一切都不禁让人发问: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验证存不存在多重宇宙吗?
03、真的没有办法验证多重宇宙吗?
现在,是时候双脚着地,回到我们自己的宇宙了,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论证多重宇宙论,尝试问自己,真的就没有通过科学手段验证这一理论的可能吗?
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些证据,或者至少一丝线索,让我们去相信这是真的?
别忘了,任何科学理论都需要以事实观察作为支撑,而关于多重宇宙论,直到现在我们只是提到了数学和概率上的理由。
任何理论,如果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就必须建立一个模型,用它来进行预测,并通过观察去验证。
可是,如何观察另一个宇宙,或者,至少让我们意识到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宇宙呢?
△我们的宇宙可能就在一个黑洞里。这是一个有趣的理论:奇点——一个无限小的点,其密度、温度无限——既是宇宙的起点,又是黑洞的中心。证明拉姆达冷暗物质宇宙模型合理的观测结果也可能说明另一种场景正确。宇宙可以被描述为“瓶子”里的一张全息图。图/《人类宇宙四万年》
在这里,科学模型的范式似乎也不管用,但仍然有人在努力地寻找观测数据。如果我们正在讨论的宇宙真的有那么多,那么跟它们取得联系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甚至有人假设,正是与另一个宇宙碰撞,我们的宇宙才得以产生。
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保罗·斯泰恩哈特尽管不支持多重宇宙理论,但却想象宇宙在大爆炸之前由两个表面(膜)组成,这两个面从几何角度上看完全平坦,沿着四个维度发展。
其中一张“纸”是我们的宇宙的前身,另一张则代表了与我们平行的宇宙的前身。平行宇宙的随机波动可能产生了扭曲,并干扰到我们宇宙的前身,导致二者碰撞。
这次假想中的碰撞产生的能量可能导致我们的宇宙大爆炸,从而让我们宇宙的前身转变为现在的我们的宇宙。
另一个宇宙可能继续独立存在,或者,谁知道呢,也许它也经历了它的大爆炸。
由于搜集证据十分困难,这场争论注定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科学前沿开辟出一条解开多重宇宙谜团的新路径之前是如此。
或许可以从暗物质开始,了解暗物质的构成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暗能量,而暗能量也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或多重宇宙)膨胀和加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