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一座城,像它一样,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穿。如果长江是人体的一条主动脉,四川盆地的水系是毛细血管,那么它当仁不让地居于毛细血管汇入主动脉的咽喉之上。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东数西算”工程成渝枢纽——重庆,引领内陆数字化风气之先,不断拓宽数字中国的进阶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京东云释放数智供应链能力,“点线面”服务山城高质量发展:关注城市发展痛点,以“智慧+”催化科技创新,在小变化里看大提升;坚持长期主义,长线培养人才,以“人才+”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扎根一座城,以“服务+”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创新。
“智慧+”点上突破:小变化带来大分野
传统与现代的分野,有多大?在环保领域,或许只需窥见一个从“1周”到“1刻钟”的小变化——借助“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为排污企业完成“体检”后,卢鹏如是自问自答。
自打其就职的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作为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聘请为“环保管家”,参与环保咨询及处置等工作后,卢鹏便对环保监管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重庆地貌丰富,环保情况复杂,加之传统监管流程多,效率低,企业出现排污异常时,从联系专业机构现场采样到处置,再到后续反馈,全流程至少花费一周时间,而有了智慧系统之后,只要一刻钟即可完成上述工作。”
“极致效率来自极致协同。”环问问技术总监李正科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由京东云携手环问问,为重庆经开区量身打造的“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带来了可视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体验,让一切变得大为不同、妙趣横生。
“一张网”,联通企业感知。双方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力,梳理重庆经开区“产排污企业数据库”,并利用“京东云”平台的后台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将辖区内300多家排污企业的污染因子、治理设备等信息统一整合,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经开区企业排污的感知网。在经开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pH值、溶解性总固体(TDS)等监管数据一目了然,一旦某个数据出现超标,系统立即就会发出预警,指挥中心即可迅速响应,采取措施。
AI识别,激活“神经网络”。当布局在排污企业的监测设备,捕捉到水面固体渣、泡沫、溢流、色变等情况时,京东云的AI视频识别系统便会被触发,平台将对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判定异常,报警信息将会同步到环保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职能部门、环保管家便将及时响应,前往现场处置。在此流程中,AI视频识别技术恰似一个可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将图像或视频划分为多个网格,进行分析、识别和预测。这项技术,在环保应用场景的识别率高达99.99%。
预测模型,首发环保领域。在“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中,搭载了一个首次在环保领域应用的“黑科技”——由京东云和重庆工商大学共同研发的数字化污染源扩散预测模型,可基于不同污染物的扩散性质特性,模拟污染发生后的可能扩散方向、位置,预测扩散时间。应急部门据此,可以提前设置截流和消污,投放消污药,从而避免二次污染。
从小变化里看到大分野,科技型企业正在为山城环保描绘智慧底色。京东科技销售中心副总裁沈伟介绍,这个西南地区首个工业园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落地重庆经开区后,已服务区内外1000多家排污企业,日均获取信息20余万余条,助力政府提升数字治理能力。2022年6月,智慧环保启动二期建设,目前已完成智能AI语音的部署,内涝模型部署等功能开发。
“人才+”长线育才: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2022年12月1日,当重庆邮电大学徐宗懿博士,在联合指导硕士研究生证明材料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意味着他将和京东探索研究院赵杉杉博士,开启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合作之旅。后续,二人将“基于主动学习的点云分割算法”方向,指导学生展开科研攻关。
这一理论研究与实务一线的“握手”,建立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基础之上。是年11 月,重庆邮电大学与京东未来智能视觉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仅一个月,便发布重要科研成果:双方共同提出了“基于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模型”,该技术正积极适配火星车环境,未来将有利于火星车对火星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双方就火星环境数据标注成本高及数据不足的问题,进行技术研发,相关论文已提交至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CVPR 上,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已进行专利申请认证,专利预计今年发布所属权。
合作耕耘,静待花开。2018年以来,京东云(重庆)创新中心,用数智供应链思维,围绕重庆当地高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从人才培养,到人才转化,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新路径,为创新创业人才注入澎湃动能。在2022年,该创新中心成为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其中,为环保带来新思路的“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就是京东云致力于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行业创新成果转化所结出的硕果。
不仅如此,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京东云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正助力重庆奉节县人才建设拔节生长。线下,落地京东奉节人才服务中心,以创造本地人才高质量就业机会为目标,带动返乡就业,预计年内将为当地创造500+互联网就业岗位。线上,搭建人才服务平台,联动重庆智能工程学校、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医专等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向社会提供就业招聘、职业再教育等人才服务。
落地奉节人才服务中心的重庆菲利信公司,专注于为AI算法训练提供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整体规模1000余人,拥有上百项知识产权,为国内外5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正持续为奉节带来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就业岗位。
“服务+”扎根城市:夯实数字产业基数设施
科技进步的列车行驶到数智时代,数字化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数据,继水电煤之后,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算力,也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的重要生产力。而数据中心,则是支撑新时代新生产有效运转的基础设施。
算力也是生产力。“东数西算”工程确定成渝地区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作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支点,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将聚力打造国家(西部)算力调度中心和西部国际数据门户。
服务战略大局,在重庆广阳岛,京东全国首个超算中心的900个机柜服务器,正不停运转,天琴α稳定运营,为超级深度学习、可信人工智能以及量子机器学习三大方向的研究提供强大算力支撑。秉承“低碳”的建设理念,京东云数据中心运用数据中心应用变频、间接蒸发冷却、液冷等自研节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布局。
服务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庆提出了市委“一号工程”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和“一把手工程”数字化变革。京东服务山城高质量发展大局,2013年以来,京东集团携手重庆共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合作,“京东亚洲一号”落地重庆,推动京东商流与物流汇聚,为市民提供便利的购物体验;2018年4月,双方签署共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陆续落地京东(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京东探索研究院超算中心、京东科技(西南)云计算大数据运营中心、京东医药西南总部等重大项目。
其中,京东云深度参与当地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前行,京东(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孵化企业390余家,实现营收超180亿元,企业知识产权500余项。
面对新的时代格局以及顶层设计,“智慧+”“人才+”“服务+”成为京东云服务山城发展的关键词。未来,京东云还持续输出数智供应链能力,释放数字生产力,服务重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如南岸区委副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红的希望,“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合作模式,驱动城市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