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小瞧一家“工厂”的“志向”。
它站上数智供应链,打通生产、流通、服务的全链条;它拆除企业间的围墙,走向无边界制造;它为传统制造业“钻木取火”,把闲置产能盘活;它在忽高忽低的脉冲式市场需求上“起舞”,对零部件风险提前“吹哨”——这个有着“超级虚拟工厂”之称的“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如同一个智造新物种,在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的引领下,一经京东云联合智云天工、常州移动三方共同推出,就引发了“鲤鱼跳龙门式”的变革。在3月31日举行的“2023数字城市高峰论坛”上,“超级虚拟工厂”获得“2023数字政府建设创新优秀案例”。
CCTV2《经济半小时》报道称:“该平台连接企业,把剩余产能精确匹配消费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带动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常州的城市定位很“专一”。从“经世致用”思潮下的近代工业发祥地,到引领乡镇经济的“苏南模式”发源地,常州一以贯之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如今跻身制造大市,拥有工业企业6万多家,工业规模近2万亿元。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常州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累计32个,数量居江苏全省第一。此外,常州累计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6个,拥有隐形冠军企业200多家,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在“中国工业大奖”中已连续四届累计9家企业11个项目获工业大奖、表彰奖和提名奖,获奖数领跑全国地级市。
一个城市,要想跑得更快一点,一个有效途径是在增量上把文章做足。锻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势必要求常州在制造业优势基础上求新、求变。此时,由“制造”走向“智造”,是常州的提升方向。2021年,考虑到产业转型升级和疫情影响带来的闲置产能增多和资源浪费,钟楼区政府站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链条上找办法,随即一个有着AI智能、5G连接和数智供应链“神经网络”的“超级虚拟工厂”,拔地而起。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常州,由此前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转变为地方政府与科研机构、企业全频共振,合作共赢。
乘势者行,扬势者成。这家“工厂”,将不同地区企业的核心能力与数据,以平台的方式聚集,对接了供需两端,一方面触达消费者,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云端聚合为订单,统一下发给工厂;另一方面通过拆解产能,将产品分解为各个零部件,通过生产工艺标签进行匹配,适配本地或省外等地区生产力,帮助企业消化剩余产能。目前,这一平台已连入18个行业、700多家企业的产能数据,累计连接设备6万多台,帮助企业总计消化剩余产能15亿元。
广州的独立工业设计师敖链,就通过“超级虚拟工厂”解决了大问题。他介绍,对设计而言,缺失诸如气弹簧这样的小零件,就组装不出功能完善的座椅,而大厂商却一般不接小订单。
“没想到,能与这么多大企业对话,太开心了。”当敖链拿着座椅设计找到 “超级虚拟工厂”后,平台很快就推出了8家气弹簧生产企业,这让原本需要两年才能推出的新款产品,仅用半年就实现了落地生产。
不仅如此,主做出口生意的格力博,借助“超级虚拟工厂”一举扭转疫情下外销不利局面,进行目标市场和消费者洞察,精准定位国内洗拖一体机品类市场,研发新品牌,成功开拓国内洗拖一体机市场。同样基于“超级虚拟工厂”给出的方案,将现有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本是生产园林机械的产线摇身一变为洗拖一体机的生产线。几个月内新产品接到5万余台订单,实现内销顺利出圈。今年2月8日,格力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成为登陆创业板的中国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
京东云对外服务的举重若轻,无疑来自内部场景的千锤百炼,在管理1500个仓库、1000万自营商品SKU、和库存周转天数约30天的锤炼中,带着高效、极致、有韧性的数智供应链基因,服务于城市产业升级。20年极致场景造就的数智供应链,让京东云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
政府长期谋划,企业深耕细作,智造薪火相传。随着“常州模式”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的不断复制。常州也在城市比拼中卡位进阶、硬核出圈。此时,超级虚拟工厂所呈现的智能制造能力,既帮助企业在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环节进行数智化转型,又帮助产业带实现了全要素统筹、全产业链协同、全价值链优化。一个安全、透明,有韧性的供应链,也成为当下企业乃至城市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