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在Soul办起诗词大会
  • cici
  • 2023年05月09日 18:24
  • 0

一个挑战,快速说出一句带“上”的诗词,需要用时多久?

如果我们把难度加上“亿点点”,来轮诗词竞赛游戏——以“上”为固定字眼,然后连续背出9句带有其他规定字的诗句呢?在最近的一场线上“诗词大会”上,一位“大佬”的记录是45秒,速度之快让来不及反应的现场观众把“?”刷了满屏。

[MD:Title]

当《中国诗词大会》让“飞花令”成为全民热词;当河南卫视以厚重文化为“流量密码”再度爆火;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身着汉服走向世界各地……近年来,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出圈”,而年轻人也逐渐成为这场古典智慧与现代创新碰撞盛宴的主角。

根据《2022传统文化节目数据报告》,90后00后观看占比七成。而社交平台Soul发布的Z世代报告显示,文史哲类话题位居平台用户感兴趣领域TOP3,排在休闲娱乐类的影视综艺、游戏、动漫类话题之前。

[MD:Title]

不久前在Soul举办的诗词大会,正是这一火热趋势的缩影。这场大会,由平台上的年轻人自发组织,以古典文化为媒介,采用诗词竞技的模式,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品读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这一聚会不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共同分享这种文化体验。”如今,第四届诗词大会已经结束,提起比赛种种,作为发起人之一,95后女生@隰荷仙君(下称“仙君”)依旧显得很兴奋。

一场诗词大会,有“神仙选手”之间的巅峰对决,更是年轻人爱上古诗词,也因诗词拥有更多相遇的故事。

01何处寻“回响”

仙君与诗词相遇也有一个“crush时刻”。

小学时,她在家里翻到了一本学生版的《红楼梦》。书里一个对联她记了很久,“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虽然对其背后传达的深意一知半解,但还是小孩子的她已然被其中的韵律、措辞迷住。读着读着,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中国古典文学,也爱上诗词、书画等传统文化,就此一头扎进了诗山文海中。

后来,她想这或许就是一种“共鸣”,从求学到步入社会,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开心惬意、低谷落寞的时刻,总有一首诗词或经典作品跨越千年时光,与她遥遥相和,击中那一刻的真实情绪。

仙君也很想把这种“共鸣”与同好分享,收获更大的“回响”。有一次,她兴致盎然地在朋友圈发了一幅北宋名家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写上了自己的新感悟,“字有‘公子气’,险峻自然......每一笔都落在了我的心坎上”。然而,得到评论却是“字很漂亮,是你写的吗?”。

她形容那是瞬间从“满怀期待”到“无语凝噎”的失落感,感到灵魂层面的孤独,因为她不知道该和谁分享内心的热爱,也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可以畅快交流的伙伴。

这是她常体会的失落。因为,生活中同好难觅,而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来到Soul。

[MD:Title]

2017年下载Soul时,仙君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平台停留1900多天,更没想到Soul从此会影响她的生活。

她常在瞬间分享原创诗词或邀请他人来对楹联,总能有人陪她一起“炼字”或分享感悟。这些“有效回复”让她感到十分开心,就像对着群山高呼一声,会收到来自远方源源不断传来的回声一样。她说,“没想到Soul能带来群山回响般的共鸣。”

她也爱在群聊派对与人联诗,而这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起初,仙君还不太适应与别人直接语音交流。但在不同派对中闲逛时,她也喜欢上了畅聊时的氛围和不同主题的群聊派对带来的多样文化,“聊什么的都有,摄影、创业、健身,都挺有意思”。她来了兴致,自己也申请开起了文史哲类群聊,第一次派对名称为“诗词对联风韵”。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虽然一开始大家来来往往,真正停下来的人很少。但在她的坚持下,一些同样喜欢诗词的伙伴陆续在此扎根。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新的视野,让她的诗词房慢慢“活”起来。很多人惊喜,“诗词居然还能这样玩”。

后来,她的群聊派对愈加热闹,大家相聚玩飞花令、诗词接龙,常常彻夜切磋,“玩得不亦乐乎”。她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比如学过昆曲、还会弹阮的@阿阮,当有他在场,悠扬阮声与郎朗诗词应和,更添一份闲趣雅致;还有在人大中文系就读研究生的@南唐;曾在河南省一场线下诗词大赛夺冠的@土豆;来自潮汕热爱诗词文学的设计师@木棉......大家一起对诗联句,彻夜漫谈,好不惬意。

这期间,还有一些“不打不相识”的趣事。在一次群聊派对上,仙君邀请大家一起玩“知识问答”。她准备了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待大家闯关。结果一位Souler@清酒孤月 应对如流,仙君一边心中窃喜,一边暗暗较劲,“这个小姐姐怎么这么厉害,我得难住她。”

于是,一个接连发问,一个妙答连连,多轮切磋后她们开始惺惺相惜。此后,两人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也成为了至交亲友和彼此生命中的重要存在。

02“野生”诗词大会的诞生

类似仙君和@清酒孤月 之间的相互较劲、一起提高的故事,在Soul上的诗词爱好者之间还有很多。平台上还自发形成了诗社,举办各类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而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早在2020年,Soul上热爱诗词的用户就自发举办了第一届诗词大会。当时,群聊派对里大家对诗词有不同的见解。有人提议,不如来一场正式的比拼,看看“谁是真卧龙,谁是假凤雏”。由此,一场长达四年的“比武较劲”开始了。

[MD:Title]

一群传统文化爱好者自发成立筹备组,仙君也在第二届加入其中。如何通过Soul平台实现比赛的趣味性和专业度?如何保证大赛的公正性?又如何吸引大家参与?这些难题一一摆在大家面前,又一一被他们解决。

这个野生“主办方”的组织成员有的是中文系的师生,有些只是单纯喜欢古诗,一开始他们谁也不知究竟如何举办一场诗词大会,但在摸索中,他们迅速完成分工、各司其职,出题组、主持组、字幕组、后期组……十几位成员开始先和自己“较劲”。

作为大会的主办方,小到每一道题目,大到每一个环节的赛制,都经过细致且全面的考量。他们的考题虽以诗词为主,但不局限于诗词,“题材广泛,文史哲几乎都会涉及”。要设计出不同难度梯度,又要考虑到比赛可能出现的作弊情况,出题组一边翻查文献著作,一边调动自身知识体系,几乎原创所有的比赛题目,避免搜索就直接出现答案。仙君说,“只有真的贯古通今才能快速作答,去搜索反而会慢人一步。”

以此次诗词大会为例,承担主要出题工作的正是在人大就读中文系的00后@南唐。仙君形容他: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是原创“天花板”。本届诗词大会题目有将近800道,而南唐几乎独立承担了一半。高质量的题目也获得现场观众的青睐,赛后,不少Souler在线求题库。

“好玩”是他们与自己“较劲”的另一方面。从第一届的“飞花令”“诗词接龙”,到第二届的“知识问答”“双令飞花令”,再到第三届的“射覆”“翻灯牌”“双人组队猜词”等,为了提升选手们的参赛体验,大会玩法不断迭代。

仙君说,“当发现一种赛制效果不好时,我们就果断摒弃这种玩法。”在今年的大会初赛现场,甚至还有不少用户在围观时被赛制吸引,当场决定报名参赛。

[MD:Title] Souler@木棉是诗词大会的美工负责人

也正是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从第一届只有20人左右参赛到后来第三届达成了超过100多位选手参赛的成就,甚至今年第四届诗词大会已经成为诗词爱好者之间颇具影响力的活动。“包括Soul之内,有很多来自其他平台的顶尖选手在总决赛中争夺冠军。”仙君自豪地说。

文章开头那位创下45秒记录的“大佬”@石火光中 便是慕名而来的选手之一,他首次参赛,就在本届诗词大会中成功夺魁。除了第一轮“射覆”的精彩表现,他在总决赛第三轮“诗画Soul”中的表现也让人直呼“厉害”。面对出题组给出的画面,他快速给出了契合的诗句,并将画面故事娓娓道来,获得了评委组的一致高分。

[MD:Title]

此次大会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获胜者。刚刚步入大学的@楚辞在比赛中贡献了精彩的“飞花令”,而@忧伤以终老则展现了惊人的古诗储备量.....一场“野生”诗词大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里被具象化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也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埋下了一个关于诗词的“种子”,在大会结束后也能持续生根发芽。

03 更多“苏轼”与“张怀民”的相遇

总决赛后,仙君又开起了日常的诗词派对,她特别开心的是,“好像因为大赛,来了好多新鲜血液,感觉特别热闹”。让更多人爱上诗词,爱上传统文化,将自己体会到的“共鸣”传递,这成为了她和伙伴们坚持的理由。

仙君还和伙伴们专门给Soul写了谢表,感谢平台对大赛支持,也感谢平台为每一个年轻人创造与传统文化相遇的“crush时刻”。

[MD:Title]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诗词中,藏着当代年轻人向往的生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古诗词中,又产生了多少当代年轻人心灵共鸣的故事。诗词的魅力穿越千年,走进我们的生活,给人以力量和慰藉。

让更多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也让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色、更富有传播力。社交平台成为了重要的媒介。

[MD:Title]

在Soul上,年轻人们用有趣、潮流的方式传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梦盦 用篆刻“书写”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苌清 以工笔画在咫尺画卷上直抒胸怀;@茗寞则以书法DIY万物……他们在传统与创新中,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年轻”,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相互交流中,还碰撞了动人的故事。

仙君最喜欢苏轼。爱他的诗词,更爱他的豁达。在Soul上,这位“本命苏轼”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张怀民”——@清酒孤月。她会在仙君想写诗的时候陪她写诗,筹备诗词大会的时候陪她出题,孤单的时候陪她聊天,她们的友谊醇厚绵长。

“清酒就是我的‘张怀民’!”仙君在提及好友时非常开心,她说,“这就是我一直留在Soul的原因。平台的多元与包容,让各种兴趣爱好的圈层有了可以真实交流的‘家’,也让我们拥有了最温暖的陪伴”。

这或许就是社交平台的意义,每一种热爱都有共鸣,每一次的成长总有同行者,也不断有“苏轼”与“张怀民”在这里相遇。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