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掀起的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被誉“AI圣地”的北京,打响了大模型抢滩战第一枪。5月12日,《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措施”)公布,从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监管五大方向,对北京大模型发展提出了21项措施。
在“措施”关于自动驾驶领域的表述中,大数据和大模型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自动驾驶能否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技术手段,会利好像小鹏这样注重自动驾驶技术的主机厂以及华为、毫末等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5080亿元,相较于2018年的2288亿元增长了122.05%,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上政策的不断推进使得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了崭新的起点。
“措施”的第十六项针对自动驾驶的具体表述为“支持自动驾驶企业研发多模态自动驾驶技术,发挥大型语言模型高维语义理解和泛化优势,基于车路协同数据和车辆行驶多传感器融合数据,提高自动驾驶模型多维感知和预测性能,有效解决复杂场景长尾问题,辅助提高车载自动驾驶模型泛化能力。支持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中,构建车路协同数据库,引导企业开展基于真实场景的自动驾驶模型训练迭代。探索基于低时延通讯的云控自动驾驶模型测试,发展自动驾驶新技术路径。”
从趋势来看BEV+Transformer 技术架构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得到应用,而高精地图受标注成本高、测绘资质收紧等因素制约了泛化性,优先级降低。“重感知+轻地图”已成为各玩家攻克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的新路径。
(图示:华为发布HUAWEI ADS 2.0)
华为最近发布了HUAWEI ADS 2.0(Advanced Driving System,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传统的障碍物识别是采用白名单识别方式,需要训练才能识别。而华为智能驾驶系统首创了一个GOD网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融合的感知,实现异形障碍物也能识别,识别后还能减速刹停。华为ADS 1.0已实现基于Transformer的BEV架构,而华为ADS 2.0进一步升级,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即使无高精地图也能看懂路,红绿灯等各种道路元素,使得无图也能开。
以大数据+大模型为基础,毫末智行建立起了中国首个数据智能体系MANA,并针对自动驾驶技术中最核心的感知、认知、标注、训练、仿真进行不断迭代升级,在两年前就布局了中国首个基于“重感知”技术路线的NOH导航辅助驾驶。聚焦数据规模,毫末已经积累了4700万公里的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正在向自动驾驶3.0时代1亿公里以上的规模目标冲刺。此外,毫末建立了目前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最大智算中心MANA OASIS(雪湖·绿洲),每秒浮点运算达67亿亿次,存储带宽每秒2T,通信带宽每秒800G。
(图示:毫末发布DriveGPT“雪湖·海若”)
值得一提是,前不久毫末发布了业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中文名“雪湖·海若”。通过引入驾驶数据建立 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目前,毫末 DriveGPT实现了模型架构与参数规模的升级,参数规模达到1200亿。毫末DriveGPT雪湖·海若面向行业生态伙伴率先开放探索四大应用能力,包括智能驾驶、驾驶场景识别、驾驶行为验证、困难场景脱困,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基于4D Clips驾驶场景识别方案,具备极高性价比。
北京作为首都打响了大模型地方战的第一枪,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相关利好政策,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喜讯和希望。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AI大模型成熟的转化更多依赖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国在场景丰富度方面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在政务处理、产业端应用都有优势,可以促进大模型商用的适用性。”
李志起进一步指出,北京目前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是全站式产业链的聚集地。《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29%,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在企业数量、数据要素资源、产业链和算力建设等方面,北京都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