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建议男女不要一起洗澡?原因出乎意料
  • 唐教清
  • 2023年07月10日 18:51
  • 0

有许多情侣或者夫妻会选择一起洗澡,觉得可以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系,享受共同的放松时光,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身体亲密感。

不过,从健康角度来看,有时候,我们不太推荐男女一起洗澡,因为这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下面是我们梳理的 4 条劝退理由。

01、少了独处的洗澡时光

每天忙于工作和社交,难免身心俱疲,而独处可以提供安静的环境,让人能够整理思绪,放松身心并重新获得活力。看书是一种独处,洗澡其实也是。

但如果一起洗澡,这份独处的快乐就没有了。

试想一下,一起洗澡的时候,是不是要照顾对方——“沐浴露递给我”、“帮我搓一下背”、“让让,我用一下水”,还挺费神的吧?

如果一个人,则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洗澡,没有人打扰,可以尽情地发呆和放空自己,又或者是一展歌喉。

有研究就表明,洗澡可以减少压力相关的荷尔蒙,帮助放松心情,甚至能够改善抑郁的症状。

除此之外,不少人都希望保留一定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见得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分享。

这种事情,有可能是洗澡,也有可能是别的,比如剔牙、挖鼻孔、抠脚丫。

02、双人洗澡,效率值 1+1<1

如果是淋浴,只有一个花洒的话,那么双人洗澡可能就需要排队了。一个人在快活地冲洗,而另一个人则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

尤其在冬天,情况可能更糟,因为另一个人可能会冷得哆嗦。如果是这样,双人洗澡就影响洗澡的效率和舒适度,成了不太愉快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双人洗澡,是先洗对方还是洗自己?搞得不好,这可能是个“送命题”。

不排除有这样一种情况——对方要求帮忙抹香香,搓澡澡,但洗得又不让人满意,最后还得自个儿查漏补缺,相当于洗两次澡。是不是很不划算?

另外,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洗澡习惯——有人爱泡澡,有人爱淋浴;有人爱速洗,有人爱搓泥,真没有必要捆绑在一起。

为什么医生建议男女不要一起洗澡?原因出乎意料 图源:Pixabay

03、洗澡水温,谁说了算?

水温多少合适?37℃?40℃?45℃?

遗憾的是,这不是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水温喜好都可能不同,舒适圈并不一样。

一方面,有些人喜欢热水淋浴,希望热气包裹全身;而另一些人不喜欢温度太高,甚至会担心被烫伤,他们更喜欢微温或凉爽的洗澡水,唤醒感官,让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个人对温度的感知也是有生理差异的。我方可能认为洗澡水是温暖的,但敌方可能认为同样的水温是滚烫的。

这种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洗澡过程中的冲突,要么是一个人妥协,结果另一个人被烫或受冻;要么两个人讨价环节,相互妥协,但都觉得水温差一口气。

最终,不合适的水温,很可能会破坏了双方的洗澡乐趣,可能某人心里巴不得早点洗完离开浴室。

04、一起洗澡可能摔倒,划不来

不建议一起洗澡的另一个原因是潮湿的地板很危险,尤其是在狭小的空间里活动时。

如果在洗澡时嬉戏打闹,或者干点其他洗澡之外的事,就要格外小心,以免发生摔倒,轻则皮肉受苦,重则有骨折等意外。

如果因为这样的意外而受伤,那么所有洗澡带来的乐趣都会瞬间消失。

所以,为了确保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最好是单独洗澡,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洗澡过程安全无忧。

上面说了这么多不好的,那么,要好好洗个澡,应该怎么做?

这里有我们整理的一些建议,不妨参考参考:

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度,但尽量避免太热(超过 42℃),这样对皮肤更好。一个冷知识——手腕测量温度比手指更准确,因此建议用手腕来确定温度是否舒适。

洗澡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如果每天洗澡,每次 5 到 10 分钟会比较合适;如果确实很喜欢洗澡,建议最长不超过 15 到 20 分钟。如果洗澡后皮肤容易干燥、紧绷或起皮,提示洗澡时间就太长了。

洗澡的时候,可以用手或柔软的棉质毛巾轻轻擦洗皮肤,不提倡用力搓泥,不管是徒手,还是搓澡巾。

洗澡记得“雨露均沾”,包括不起眼的耳后、胳肢窝、脚趾缝。冲洗干净后,用毛巾轻轻擦干所有部位,由上到下。

进出浴室、转身及洗澡的时候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免得滑倒或跌倒。如果方便,最好是用上防滑垫,清理掉容易绊倒的物品,保证浴室有合适的光线(不宜太暗),并且把毛巾、沐浴露、洗发水等常用的洗浴用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忌空腹洗澡、饱食后洗澡及酒后洗澡,过度劳累、长时间体力劳动或脑力活动后也不宜马上洗澡,否则可能会有低血糖、晕倒等意外。

综上所述,从健康角度来看,有时候我们不太推荐男女一起洗澡,保持个人卫生和隐私,或者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都比较重要。

如果决定一起洗澡,建议双方在尊重个人健康和舒适度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你说是吧?

参考资料:

[1]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reasons-to-take-a-bath/

[2]中国皮肤清洁指南. http://www.pifukezazhi.com/CN/Y2016/V49/I8/537

 


文章出处:科普中国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