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时报采访了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并刊发了一篇题为《The Chip Titan Whose Life’s Work Is at the Center of a Tech Cold War》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当中,介绍了张忠谋在德州仪器等企业工作历程中,形成开创晶圆代工模式想法的关键因素,创立台积电相关历程,以及与苹果和英伟达的合作。
最后,张忠谋还谈到了对于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的看法,他认为最终“美国公司将失去业务,中国将找到反击的方法!”
原文由芯智讯编译并经相关补充如下:
在一间俯瞰台北和周围丛林覆盖的山脉的木板办公室里,张忠谋(Morris Chang)拿出了一本印有彩色图案的旧书。它的标题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这是一本描述计算机芯片设计复杂性的研究生级教科书。92岁的张先生满怀敬意地举起了它。
“我想告诉你这本书的出版日期,1980年。”他说。他补充道,时机很重要,因为这是他面临的难题中“最早的一块”——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全球电子行业的进程。
张忠谋从教科书中获得的见解看似简单:充当计算机“大脑”的微芯片可以在一个地方设计,但可以在其他地方制造。这个概念违背了当时半导体行业的标准做法——即厂商们自己设计并制造。
因此,在54岁的时候,当许多人开始更多地考虑退休时,张忠谋反而走上了一条道路——将自己的见解变成现实。
这位工程师离开了美国,搬到了中国台湾,在那里他创立了台积电(TSMC)。该公司虽然不设计芯片,但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尖端微处理器制造商,其客户包括苹果和英伟达等全球顶尖的芯片客户。
如今,这家因张忠谋一个想法而存在的公司已经是一家价值5000亿美元的巨头,它制造的先进芯片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智能手机、汽车、超级计算机和战斗机当中。
飞机库大小的芯片工厂,即晶圆厂,是如此关键,以至于美国、日本和欧洲都向台积电示好,要求其在自己的国家建造这些工厂。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大陆也投资了数千亿美元来重现台积电的所作所为。
张忠谋原本“不太可能”的创业之旅,成功帮助中国台湾成为了全球半导体的中心,调整了电子行业的运作方式,并最终描绘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中国台湾这个小岛上。
这让张忠谋和他创建的台积电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他职业生涯的末期,作为一个更喜欢呆在幕后的人反思了他所建立的东西,以及不再被关注意味着什么。
“这并没有让我感觉特别好,”张忠谋说,他于2018年退休,但仍出现在台积电的活动中。“我宁愿相对默默无闻。”
最近,张忠谋在办公室进行了三个小时的讨论,他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人——他于1962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当时他创立的公司正处于美中技术冷战的中心。即使科技领导层的竞争加剧,他也没有给中国太多半导体霸权的机会。
“我们控制了所有的瓶颈,”张忠谋说,他指的是美国及其芯片制造盟友,如荷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如果我们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China can’t really do anything if we want to choke them.”)
十多位熟悉张忠谋的人士(其中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台积电的同事)表示,张忠谋通过一丝不苟、固执、信任最优秀的员工,以及至关重要的是,他有着无限的雄心,在合理的情况下采取大胆的行动,建立了台积电,并击败了三星和英特尔等巨头。
当台积电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陷入困境时,77岁的他再次出山,重新担任了首席执行官。
《芯片战争》一书的作者、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说:“他可能是芯片行业中唯一一个参与该行业创建的人。” “他不仅仍在这个行业,而且处于行业的中心和顶端,这是非同寻常的。”
要了解科技行业的未来,关键是要通过张忠谋的眼睛来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他是如何在其他人没有的情况下做出最初的赌注的。与今天的科技巨头不同——比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们曾公开考虑过牢笼之战。
对此,张忠谋表现出了更多的克制。如果说全球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是一系列高风险的扑克游戏,那么他就是经营赌场的安静人。
差点进入一家汽车制造商
张忠谋于1931年出生在当时仍处在战乱中的中国(芯智讯注:1931年,张忠谋生于浙江宁波,其父曾任宁波市鄞县财政局长。)。
18岁之前,他曾辗转在六个城市生活,经历过10次换学校,经历过广州和重庆的轰炸,并在二战期间全家逃离日本占领的上海时越过前线。
1948年,他和家人来到香港,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中国大陆。
1949年,张忠谋移居美国,就读于哈佛大学,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
1955年,当他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资格考试时,他决定去就业市场上试试。
他在自传中写道:“多年后,我认为没能被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项目录取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其中两个最好的工作计划来自福特汽车公司和知名度较低的电子公司Sylvania。福特向张开出每月479美元的薪水,让他在底特律的研发中心工作。尽管张忠谋被该公司的招聘人员迷住了,但他惊讶地发现,这个报价比Sylvania每月480美元低了1美元。
当他打电话给福特,要求提供一份匹配的工作时,这位以前很友善的招聘人员变得充满敌意,并告诉他他一分钱也不会多给。随后,张接受了Sylvania的工程工作。在那里,他了解了晶体管,这是微芯片最基本的部件。
“那是我半导体事业的开始,”张忠谋说。“回想起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在Sylvania工作的三年为张忠谋打开了大门,巩固了张忠谋对半导体的热情。但在Sylvania的工作经历也很挣扎,给了他一个教训,使得他懂的了以后如何管理台积电。
“从一开始,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个快节奏、无情的行业,”张忠谋在自传中谈到Sylvania最终的崩溃时写道。“一旦你落后了,就很难赶上。”
1958年,他跳槽到一家新成立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这家位于美国达拉斯的半导体公司“年轻而充满活力”,许多员工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在办公室过夜。
△芯智讯注:1958年,张忠谋与集成电路发明人之一的杰克·基尔比(Jack St. Clair Kilby)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张忠谋亲眼见证了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为此基尔比后来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年后,张忠谋加入了美籍,他认为(在美国工作)这个身份是首要的。
张忠谋说:“自从我离开中国大陆,前往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而不是其他。”
张忠谋随后成为了德州仪器当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业务的支柱。突破不断。20世纪70年代,德州仪器公司生产了一种可以合成人声的芯片,这就产生了著名的Speak&Spell玩具,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拼写和发音的手持设备。
他说:“这就像Camelot一样,但时间并不长。”
20世纪70年代末,德州仪器公司将重点转向蓬勃发展的计算器、数字手表和家用电脑市场。当时负责半导体业务的张忠谋意识到,他在那里的职业生涯正走向“死胡同”,是时候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了。
把“拼图”拼在一起
如果说导致台积电创立的“第一块拼图”是教科书的话,那么“第二块拼图”则是张忠谋在德州仪器公司任职末期的经历。
20世纪80年代初,德州仪器在日本开设了一家芯片工厂。在生产线开始生产芯片三个月后,该工厂的“产量”是该公司在德克萨斯州工厂的两倍。产量是一个关键的统计数据,它指的是生产中产生的可用芯片数量。
张忠谋被派往日本去解开产量之谜。他发现,关键是员工,合格员工的离职率低得惊人。(这也意味着想要招募到合格的员工非常困难。)
尽管如此,德州仪器公司在美国也找不到同样水平的技术人员。在一家美国工厂,主管职位的头号候选人拥有法国文学学位,没有工程背景。张忠谋意识到,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似乎在亚洲。
1984年,张忠谋加入了另一家芯片公司通用仪器,在那里的经历,成为了建立台积电的想法的“第三块拼图”。
张忠谋遇到了一位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后来创办了一家只设计芯片而不生产芯片的公司,这在当时并不常见。他发现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将被证明具有持久力:如今,大多数半导体公司都设计芯片并外包制造。
这最后一块拼图被发现时,恰逢中国台湾从劳动密集型重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经济转型。当中国台湾官员着眼于发展半导体产业时,他们要求张忠谋领导一个加速创新的研究所。当时张忠谋已经是一位享有“芯片专家”声誉的人。
因此,在1985年,时年54岁的张离开美国,前往一个他只通过多次参观德州仪器 (TI) 工厂才知道的地方。
“我当然没有计划在台湾呆这么长时间,”他说。“我以为我可能几年后就要回去了,我当时真的没有计划成立台积电,也没有计划在台湾成立任何公司。”
在张忠谋抵达后的几周内,被称为中国台湾科技发展教父的政府官员李国廷要求他帮助让台湾主导的芯片项目在商业上可行。
当张忠谋评估中国台湾的优势和劣势时,他感觉到了一种开放。“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台湾比美国更像日本,”他说,指的是他在德州仪器日本工厂的经历。
1987年,张忠谋创立了台积电。他的商业模式很清楚:台积电会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而不是设计芯片。这意味着它只需要赢得业内人士的支持,然后专注于它能做得最好的事情——芯片制造业。
△位于中国台湾新竹的台积电创新博物馆
从一开始,张忠谋就计划让台积电进军全球市场。他在该公司引入了在台湾并不常见的专业管理体系。为了营造一个国际化的环境,内部沟通常采用英语。
他的愿景被证明是具有预见性的。随着半导体的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尝试。制造芯片需要数百个步骤,这些步骤利用先进的激光和化学操作为电子信号创建微小的路径,为计算机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这些年来,当其他人退出芯片制造时,张忠谋一直在努力。如果台积电能够利用规模经济吸引足够多的客户,它就有机会击败英特尔和三星。
1997年,张忠谋任命了一位新的研发负责人——蒋尚义。他告诉蒋尚义,要将台积电要与行业领袖英特尔进行比较。
张忠谋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第一,不排除任何一个机会。”
蒋尚义很吃惊。“要想成为第一,你花费的成本将必须是你的下一个竞争对手的三倍,”他回答道,并暗示领先将是一个过于崇高和昂贵的目标。
“可能是三倍,但我确实想花足够的钱,让我们成为第一,”张忠谋说。即使在2005年卸任台积电首席执行官并继续担任该公司董事长之后,他也准备保持耐心。
拿下与苹果的合同
2009年4月,愤怒的台积电员工——其中许多人最近被该公司解雇了——在台北安静的居民区大智的一个绿树成荫的操场上建立了一个抗议营地。他们就在张忠谋的高档公寓楼的街对面。
夜幕降临时,抗议者在一个滑梯和丛林健身房旁铺开睡袋,用一块写着“台积电撒谎,撒谎”的大牌子盖住自己。
在台积电20多年的历史中,台积电从未裁员。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张忠谋的继任者蔡力行(Rick Tsai)开始解雇员工。
当时77岁的张忠谋决定,他不能再袖手旁观了。他收回了自己的权利,重新聘用了蔡力行解雇的人才,并将台积电的支出增加了一倍多。
这一举措正值该行业的艰难时期,投资者并不看好。台积电前投资者关系主管孙又文(Elizabeth Sun)回忆起她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当我听到它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把头撞在墙上一样。”
但这一赌注得到了回报。2010年,张忠谋接到了一个电话,将推动台积电的增长,并巩固其对三星和英特尔的领先地位。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通过张忠谋的妻子张淑芬(Sophie Chang)联系了他。张淑芬是苹果最大的组装商富士康(Foxconn)创始人郭台铭(Terry Gou)的表姐。
(芯智讯注:张淑芬曾是跟随张忠谋多年的女秘书。资料显示,在2000年年底,已经70岁的张忠谋,才向张淑芬求婚,并给了她一个戒指,对她说这是自己母亲留下来的戒指,想问问张淑芬愿不愿意试着戴上看看。看着一脸紧张的张忠谋,张淑芬欣然接过了戒指,只用了一个“好”字,就跟张忠谋约定了终身大事。随后在2001年的新年,也就是求婚两个月后,张淑芬就跟张忠谋结婚,两个人相差整整13岁。)
这通电话导致他们四个人在周日共进晚餐,第二天就变成了谈判。苹果此前曾与三星合作生产其为iPhone设计的微芯片,但它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部分原因是三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不与客户竞争的台积电在合同中处于领先地位。
双方的讨论持续了几个月。“合同本身非常复杂,”张忠谋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苹果一度宣布暂停谈判两个月。张忠谋听说英特尔可能已经介入。
出于担忧,张忠谋飞往美国旧金山会见了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库克让他放心。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Paul Otellini表示,他拒绝了为iPhone生产芯片的机会,因为苹果支付的费用不够高。
张忠谋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虽然苹果公司要求台积电提供比其他公司更好的条款和更低的价格,但他明白合同的规模将有助于台积电超越竞争对手。这是他从Bill Bain那里学到的教训,Bill Bain在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创立了咨询公司Bain&Company。
Bill Bain当时是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的顾问,曾在张忠谋在德州仪器时所在的办公室旁边的另一间办公室工作了近两年。他分析了德州仪器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数据,认为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越多,业绩就会越好。
当台积电与苹果的交易完成后,张忠谋借了70亿美元来建设为iPhone生产数百万芯片的能力。
在随后的几年里,苹果曾短暂地再次转向三星生产iPhone芯片,但台积电依然是其主要芯片制造商。
(芯智讯注:在2014年底,三星抢先台积电量产了14nm工艺,而台积电16nm在2015年年中才开始量产。制程工艺上的领先,也使得三星在当时顺利拿下了苹果iPhone 6S系列所采用的苹果A9处理器的超过半数订单。但是,随后不论是从用户的体验,还是专业的机构的测试都显示,基于三星14nm工艺A9处理器的iPhone 6S在体验与续航表现上都要弱于台积电16nm工艺A处理器的iPhone 6S。而且在此之后,台积电在10nm-7nm-5nm的量产速度及良率上均持续领先于三星,这也使得苹果从后续的A10处理器开始全部都交由台积电独家代工。)
苹果现在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约占台积电总营收的20%左右。
即便是现在,张忠谋仍对他所说的台积电客户的话保持谨慎。在他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后,他想知道自己是否说得太多了。
他说:“我认为我(所说的内容)没有超出苹果公司的限制。”
现任苹果首席运营官的威廉姆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张忠谋“将半导体行业推向了新的前沿”。
(芯智讯注:台积电最初的很多技术来自于外部授权(包括IBM、飞利浦等),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但是张忠谋很早就意识到发展自研技术的重要性。随后,台积电凭借自研铜制程技术成功逆袭,终结对于IBM的技术依赖。随后又成功压注浸没式光刻技术,支持AMSL光刻机突破。这两项技术的突破,最终帮助台积电拿下了苹果等大客户的订单,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2004年时,台积电就拿下了全球约一半的芯片代工订单。随后在2005年,张忠谋宣布卸任CEO,由蔡力行接任。)
2018年,86岁的张再次退休。到那时,台积电已经在其他落后的地方取得了成功,大规模生产了具有DNA双螺旋大小的晶体管的芯片。这让张忠谋相信,他已经实现了台积电的一个关键宗旨:技术领先。
推动人工智能革命
在张忠谋位于台北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各类奖项和与世界领导人的合影中,有一张是一幅镶框漫画,描绘了他与AI芯片公司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亲密合作关系。
如果说苹果推动了台积电的发展,那么张忠谋领先下的台积电则是帮助英伟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厂商的最大幕后功臣。这幅漫画描述了这个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英伟达还是一家初创公司时,黄仁勋给张忠谋发了一封信,询问台积电是否愿意为其生产芯片。
(芯智讯注:黄仁勋于 1993 年创立了英伟达,大约在 1995 年时, 32岁的黄仁勋写信给张忠谋,询问台积电能否替英伟达代工生产其第一颗芯片。)
随后在与黄仁勋的通话后,张忠谋表示同意。
“我喜欢他,”张忠谋这样评价黄仁勋。
通过抓住这个机会,张忠谋帮助推动了美国的人工智能革命。随着台积电的先进制造助力,英伟达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厂商。像ChatGPT等生成人工智能的突破依赖于大量的英伟达芯片来进行计算。
在2018年张忠谋退休聚会上的一次演讲中,黄仁勋表示,如果没有台积电,(现在价值1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将不存在。黄仁勋送给张忠谋的漫画上有一句题词:“你的职业生涯是一部杰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对张忠谋来说,这部杰作的最后音符还没有演奏出来。作为一个90多岁的老人,他很健康,尽管几年前他在心脏植入支架后,他再也不能抽烟了——这曾经是他在很多照片中的标志。
在他的办公室里,他仍然保留着一个彭博终端。他还定期在中国台湾各地公开露面,讨论全球政治和经济问题。和许多人一样,他担心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可能发生冲突,尽管他认为发生这种冲突的可能性很低。
他说:“真正爆发冲突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我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张忠谋说,他并不担心美国的政策切断了中国公司获得尖端半导体技术的渠道。“我认为这还可以,”他说。
张忠谋也指出,美国公司将失去业务,中国将找到反击的方法。(He noted U.S. companies would lose business and China would find ways to fight back.)
随着谈话的结束,张忠谋表示,在台积电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之际,他对自己不能坐在驾驶座上感到有些遗憾。但他表示,2018年退休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这是由技术而非政治因素驱动的。
“我确实确信我们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地位,”他谈到那段时间时说。“我认为我们不会失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