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吉利的合作造车,刚曝出了新进展。
但是情况似乎有了巨大的变化。
工信部刚刚申报了一款吉利的新车:
官方口径中,这款车吉利官宣仍然是和百度的合作,但只字未提双方之前那个更众所周知的合作——集度。
难不成,有变数?
极越汽车是谁?
新车叫“极越汽车”,上公告的首款车型叫做极越01。
公示名单出来后,吉利和百度官方联合发声明,“认领”了这个新的汽车品牌。
首先明确了极越是“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
并且是百度协同合作品牌发展。
“百度吉利强强联合、深度赋能”的极越首款车极越01上了公告,也可以看做是拿到了“准生证”,接下来就该紧锣密鼓的筹备上市交付。
公告信息中,透露了一些极越01关键的核心信息。
比如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53/1990/1611mm,轴距3m整,属于中大型SUV。
公告同时出现3个不同车辆型号,其实都是极越01,只不过是不同的三种配置,主要体现在单电机和双电机。
但看这个极越01,跟之前以“集度汽车”之名宣传的Robo-01,不能说很像,简直一模一样:
到底咋回事?
吉利百度造车生变:集度不造车,帮极越造好车
这个车圈/科技圈瞩目合作的造车项目,现在已经有了4个不同的实体。
分别是百度、吉利、集度、极越。
我们来快速帮你捋清他们的关系。
大图景上,这车是百度和吉利合作造的,他们同时也是两个最大的股东。
集度,则是两个巨头最早合作诞生的公司实体,早期以“集度汽车”对外宣传。
实际上,集度承担的是整个车辆的的设计、定义、采购、招标等等。
而极越汽车,则是最后这辆车生产出来时在监管部门注册备案的名字,也是今后百度吉利造车项目正式的名字。
极越01,就是之前集度出的那款车,不过今后都会以极越的品牌进行生产、销售、宣传。
简单理解:百度吉利是父母,而集度和极越则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一个里子,一个面子。
而且智能车参考还获悉,“里子”集度,负责供应商和整车方案,更多整合的是B端供应链关系。面子“极越”,负责面向消费者量产销售。
从商业模式、法规流程上严谨地说,集度不造车,百度更不造车。
集度这个公司实体,是作为技术、供应链“供应商”,服务极越汽车的。
再多说一句集度和百度的关系。
集度也是吉利和百度合资成立的公司,并且由百度控股。极越01或Robo-01这款车上,也的确是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的量产乘用车方案首次完整搭载。
但集度和百度仍然是两个公司,双方技术合作是要正规签合同的,并且集度需要向百度支付购买Apollo方案的费用。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搞这么复杂的原因,其实官方公告里已经揭示了:
“吉利控股旗下”。
说了那么多不造车的,在这桩故事中,造车的那一方只有吉利。
没办法,有资质进行汽车生产的,只有吉利。
这也反映在工商注册信息上。
极越汽车注册工商实体叫做“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吉利控股掌握65%的股份。法人代表也由吉利集团CFO张权出任。
百度旗下的公司,则掌握35%的股份。而集度创始人、CEO夏一平,也就是这个造车项目实际的操盘者,现在担任了新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这样的安排,也印证了之前造车资质规范化的传闻。
集度是百度控股,本身没有获得造车资质,没法冠以“集度汽车”之名,更不能在名义上下场造车。
但极越汽车,是吉利旗下的一个新品牌,顺理成章使用吉利的资质。
极越汽车从法理层面上讲,和吉利集团其他的子品牌路特斯、极氪等等相同。
不同的是,吉利只负责生产,设计、销售,以及团队管理,都是集度的工作。
这个方式其实车圈已经很熟悉了,与华为的“智选车”模式高度相似。
有心造车的团队,因为准入限制自己不造车,只出技术和方案,由车企出面造智能汽车。
以前有华为+赛力斯的问界、华为+奇瑞的智界,现在又多了一个集度+吉利的极越。
极越的出现也意味着野蛮生长的造车新势力时代,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今后不是谁都能造车了。
对了最后再说一句,集度变极越,只是因法规准入原因,不影响任何实质性业务开展。
新车上市节奏不变,还是几天后的成都车展亮相。
之前下订的车主权益也丝毫不减,甚至据集度方面说,现在资讯门店还有额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