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OLED电视都是高端显示的代名词。OLED,全称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电视显示技术,凭借其可自发光的特性,在画面显示上即有细腻的画质表现、又有极高的对比度。
同时,OLED本身也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在形态塑造上延伸出了柔性屏等诸多应用。而作为高端电视的主要载体之一,OLED近些年发展却始终不如人意。
2023年最新Q3季度数据显示,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40%,如此大的下降幅度也并非首次发生。纵观近十年的电视市场发展历程,OLED电视好像陷入了“屡战屡败”的尴尬境地。
80-90后消费者群体一定都有印象,鉴于OLED可塑性强的特点,2013年市场上出现了首台曲面OLED电视,顿时掀起了一股曲面电视可视角度好的认知消费者潮流。
但时过境迁,如今曲面电视已经基本推出了市场,曾经一度主推曲面OLED电视的LG也在2017年正式宣布,未来将不会推出任何曲面电视产品。
时间来到曲面电视潮冷后的2018年,中国OLED电视销量约为17万台,而彼时中国电视市场年销量却在5000万台左右,OLED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甚至无法突破1%大关。
随着显示科技的发展,液晶阵营、MiniLED显示正式“官宣”又大又好的口号,在大尺寸无法突破成本限制的OLED电视处境愈发艰难。
而这一切意味着OLED显示技术不好吗?恰恰相反,OLED显示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其画质表现仍旧是实打实的优异,并且也存在很多画质探顶的发展潜力。
比如说2021年三星推出的QD-OLED技术,索尼率先使用在旗下A系列高端旗舰之上,随后三星也将该技术应用在了2023年新品S90Z上,并且新品一出就瞬间拿下了潘通色彩认证,以及国外评测机构的“最佳OLED”电视称号。
如果一定要探究OLED电视在我国所面临的的“叫好不叫座”局面,笔者个人认为是“价格”导致。
相较在亮度上全面超越OLED电视的高端MiniLED旗舰,相同尺寸价格OLED动辄会贵2倍以上。而当下高端电视如雨后春笋,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OLED销量不佳、难以起量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OLED面板显示市场主要分为小、中、大三类。除了大屏端以外,OLED在小尺寸市场(如智能手机)渗透非常率高,同时OLED小尺寸技术成熟、成本低,满足手机曲面、折叠等需求。
正应了一句老话“东边不亮西边亮”,OLED应用在中小屏端的主流旗舰手机、高端OLED屏幕Pad、笔记本等产品上,受到了无数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OLED屏幕凭借着其天生的优势,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选择。通过近期各大品牌发布的新机可以看出来,手机厂商在选购屏幕的时候,也更加倾向于画质素质较高和“可玩性”更强的OLED屏幕。
比如说,有部分品牌将“柔性”特性融入到了手机产品中,华为、小米等品牌推出的可折叠柔性OLED手机,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根据据DSCC(DisplaySupplyChainConsultants)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Q3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呈现上涨趋势,全球出货量为2.05亿片,较去年同期增加14%,较前一季度环比增加18%。
特别在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上,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25%。在2021年,OLED面板手机,就超过国内手机销量占比的一半,而笔记本、pad、车载显示等诸多产品线上也越来越多的出现OLED显示的身影。可见,OLED正在发力中小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