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突围之年,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经过改进的高科技工具,改变了医疗实践,并为更加个性化、高效和便捷的医疗未来铺平道路,对健康领域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创新包括:
1.大模型加持,民生保健方式正在改变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凯里商学院教授戴廷龙博士表示,尽管缺乏正式监管,但医疗专业人士普遍都在尝试使用生成式AI。
戴廷龙说:“在医护人员中,ChatGPT仍是最知名和使用最广泛的工具,它可以减轻文字工作负担,使临床医生更专注于主要工作。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有几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目的是调查利用AI创建电子病历的可能性,从而减轻临床医生的负担。”
实际上,在中国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当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科大讯飞。
2016年5月,科大讯飞开始布局AI+医疗。截止目前,科大讯飞医疗已经在全国400多个县区取得了规模化的成功应用,累计给出6.9亿次辅助诊断,修正了100多万次基层医生的首次不合适诊断,及5000多万次不合理处方,大幅度提升了基础医生的病例规范度和诊断、用药合理率。
2023年5月6日,科大讯飞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10月24日,讯飞星火升级至3.0版本,综合性能超越ChatGPT,同时发布国内首款通过了信通院和国家卫健委规范测评的医疗大模型。
基于讯飞医疗大模型的“讯飞晓医助手”也同步落地,很好地解决了现在患者普遍存在的看病前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医院,去了应该挂哪些科;买药时不知道哪些药自己可以吃,哪些药不可以吃,哪些药不能混在一起吃,和很多人体检后却看不懂体验报告等痛点。
同月,为深入了解相关大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经济研究院开展了一项大模型行业应用能力测评研究,选取星火大模型3.0版、ChatGPT、GPT-4和国内某大模型进行评测,旨在评估大模型不同行业下的表现情况,分析潜在的应用场景和模式,对比我国大模型与国际一流大模型的行业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模型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测试结果表明,星火医疗大模型在医疗海量知识问答、医疗复杂语言理解、医疗专业文本生成、医疗诊断治疗推荐的问题解答率等方面已全面超越GPT-4。意味着让人工智能成为每个人的医疗助手的时代已经到来。
2.通过视网膜图像进行疾病检测
2023年9月,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个名为RETFound的“突破性”模型,它能够根据人们的视网膜图像来诊断和预测多种健康状况的患病风险,并且较以往的模型更节约成本、更快速也更精准。
该模型建立在160万张视网膜图像的基础上。AI通过对未标注的图像进行自我学习,可以对眼疾和系统性疾病进行诊断和预测,包括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等。
RETFound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未标记的数据进行初步训练,从而减少训练所需的数据标记数量,节约成本、提高疾病检测速度,这或许可以解决当前医疗领域诊断效率不佳的问题。
3.提高医疗生产力
2023年,一项由美国、英国和孟加拉国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了AI提高医疗生产力的首个证据。
这项研究显示,在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疾病方面,AI的应用将临床诊断能力提高了40%。
“AI使临床医生能够专注于诊断病情最复杂的患者。如果根据复杂程度对AI工具进行调整,那么医疗生产力将有265%的提高。”对此,戴廷龙表示。
4.医学成像
多尔-E3软件是一种基于AI的图像生成模式,最初是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于2021年1月推出的。
OpenAI表示,多尔-E3软件可以迅速理解一段输入的文本,并输出一个生成的图像。
在医疗领域,多尔-E3软件则可以通过文字描述,输出准确的医学图示。这对医学教育有帮助,可以将复杂的医学条件和程序转化为图像。
在国内,许多通用大模型都具有文字生图片功能,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甚至可以根据文字轻松生成视频,但能否将其用于医疗上,还有等相关公司进一步探索、发掘。
5.癌症研究加速
阿特拉人工智能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烈·埃斯特瓦称,癌症研究是“AI的沃土”。
他说:“我们正在利用AI发现疾病的隐藏模式,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帮助预测治疗效果。可以想象一下,AI可以根据你独特的基因组定制抗癌方案——这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6.AI医疗设备
截至2023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692种AI设备用于临床,比2022年增加了33%。这些被批准使用的设备涵盖19个专科,但放射科覆盖面最广,占被批准设备的约四分之三。
纽约布莱特赛德健康公司的AI负责人马特·穆赫比说:“虽然患者今天无法明显发现AI带来的好处,但未来会看到这种技术的益处。使用AI工具的医生很可能会取代那些拒绝这些技术的医生。”
卡斯特罗表示,2023年AI的进步代表着它融入医疗保健领域的重大飞跃。“这些创新预示着未来的医疗保健服务将更加个性化、高效和便捷,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并改变医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