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 Cong
  • 2008年02月01日 23:05
  • 0

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PC取代传统音源的趋势变得越发明显——PC不仅能取代传统的CD机和DVD机播放CD和DVD光盘,对于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的RMVB格式以及720P、1080P等高清节目,PC更几乎是目前唯一的播放平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即使蓝光播放机开始普及,也丝毫不会改变这一趋势。 对于IT界,软件升级往往是硬件升级的催化剂,相对过去流行的mp3、APE和1080P高清影片等软件格式的升级,对硬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多媒体音箱已经难以招架,PC音频系统的HiFi化已经成了多媒体领域最新的热点,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音箱的HiFi化。 无论多媒体还是传统的HiFi音响,一套最简单的音响系统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音源、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由于音箱对整套音响系统的音色和整体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HiFi界历来有着“HiFi发烧箱为先”的说法,下面我们就以音箱为主谈谈多媒体音频系统的发烧之路。 谈到音箱发烧,首先可以谈一下HiFi音箱和普通多媒体音箱的区别。 1.设计理念的区别 HiFi音箱和普通多媒体音箱最根本的区别在设计理念上。HiFi音箱在设计理念上首先关注的是音箱的音质,其次才是外观和成本等因素。当成本有限,各因素无法兼顾时,就如鱼和熊掌的典故,舍其他而取音质。在最关键的设计师的功力上,HiFi音箱往往由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音响设计师设计,如在HiFi界如雷贯耳的英国ATC主设计师Billy Woodman,其本人不仅是一位天才横溢的音箱设计大师,同时也是一位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家,正是由于设计者融汇了一流的电声技术和高超的音乐素养造就了ATC众多的经典音箱。 与HiFi音箱不同,普通多媒体音箱在设计理念上往往首先关注的是成本和外观,其次是可制造性,而音质往往出于较次要的位置。由于多媒体音箱多数定位在入门级市场,这部分市场的用户多数对音质缺乏了解或要求,这时候外观和价格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在设计师的功力上,多媒体音箱多数由电子设计师而非音响设计师设计,缺乏严谨的校声设计,这更加大了普通音箱和HiFi发烧音箱在音质上的差距。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在对待外观的态度上,HiFi音箱一般比较谨慎,除非有极好的创意并且符合声学原理,否则一般会采用较为传统的外观,如上图中的ATC音箱。从实际市场反应来看,HiFi音箱的用户群对传统的外观并无多大抱怨,而过于花巧的外观容易给用户留下没有把精力放在音质上的印象,反而不受欢迎。而多媒体音箱则正相反,外观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但由于多媒体音箱普遍设计水平较低,很多外观设计不仅显得极为廉价,而且严重不符合声学原理,在某种程度上,盲目求变的造型设计几乎就是最大的音质杀手。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从设计理念的区别上,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HiFi音箱外观并不时尚,而且价格较高,而多媒体音箱的外观则变化更多一些。可喜的是,随着多媒体HiFi化的发展,很多厂家在中高端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正不断向HiFi音箱靠拢,如三诺最近推出的旗舰级音箱N-50G(上图)。三诺一直是工业设计方面的领先者,但N-50G并没有在外观上投入过多的成本,而是采用了最传统的外观,将大部分成本都投入了音质的提升。 2.使用环境的区别 在使用环境上,HiFi音箱也和普通多媒体音箱有着很大的差别。HiFi音箱在使用上主要以客厅或书房等大空间远场聆听为主,音箱到听音位置的距离一般较远,多数在2米以上,在使用时受空间影响较大,用户听到的不仅有直接来自音箱的直达声,还有各种墙面的反射声,不同的摆位和室内陈设都会对声音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声音的可控性较差,要获得理想的声音需要发烧友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耐心,细心调整才能获得满意的音质。 而普通多媒体音箱则多数为桌面近场聆听,使用距离较短,绝大多数在1米以内,部分甚至在50厘米以内。一般受空间影响较小,声音比较直接,虽然对摆位也有一定要求,但相对比远场聆听要简单一些。 相对于传统HiFi音箱的远场聆听,有两项设计非常适合多媒体近场聆听,既“点音源”和“时间—相位”设计,对于多媒体的HiFi化,这两项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目前高性能音箱一般至少采用二分频设计,因此存在高低音单元分别发出的声音到达人耳时产生的时间差问题,这会严重影响音箱的声像定位能力和声音的自然感。对于远场聆听,由于距离较远,高低音时间差的问题并不严重,而对于多媒体近场聆听,高低音时间差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必须解决。“时间—相位”设计采用将音箱面板向后倾斜的方式来达到调节高低音时间差的目的。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所谓“点音源”,是指尽量缩短高低音单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高低音时间差的设计,因听感上接近来自一点,故称“点音源”设计,如三诺新款N-20GⅢ,通过将高音单元面板切去一块,使高低音单元尽量接近,达到点音源效果。 3.驱动方式的区别 和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口味一样,发烧友对音色和声音风格也往往有不同的口味和喜好,不同产地的器材也有鲜明的个性,因此HiFi音箱多数采用无源设计,需要另配功率放大器来推动,发烧友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功放音源甚至线材来获得自己喜欢的声音风格。如果发烧友有较丰富的音响经验,对不同品牌器材的声音风格有较深入的了解,就很有可能搭配出非常靓声的系统,例如著名的金嗓子功放配天朗音箱,就是非常经典的搭配。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而普通多媒体一般采用有源式设计,相对来说成本更低,价格极易被接受。相信这一点是有源音箱能够在电脑市场中迅速普及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有源音箱的功放设置在音箱内部,独立的外置功放要少一套机壳。在这个追求时尚和品味的时代,机壳既要造型美观,又要结构合理,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并有良好的屏蔽特性,对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成本不低,一些制造精良的机壳其成本往往达到总成本的15%-20%。有源音箱因为省掉了这一块,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在功放电路方面,外置功放一般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电路(上图左),音质较好但成本较高,且安装调试复杂,生产难度较大。而有源音箱一般采用功率集成电路(上图右),设计相对较为简单,一般无须调试,而且保护功能齐全,容易大批量生产。功率集成电路的成本一般只有同功率分立元件电路的几分之一,使有源音箱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在线材方面,有源音箱只需一跟喇叭线,而普通音箱至少需要一对,这也使成本降低不少。发烧友都知道线材的重要性,优质音响线材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而如今的发烧友对于高级线材动辄数千甚至数万元的价格早已见怪不怪了。 对于音响经验丰富的发烧友,无源HiFi音箱可灵活搭配功放是一大优势,但事实上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发烧友是极少数,对于新手或普通发烧友,能灵活搭配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劣势。发烧友都知道音响器材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功放和音箱的搭配。生产音响器材的厂家众多,风格各异,有的音色温暖浓郁,有的则冷艳清丽;有的音色柔和,有的音色生硬。这就产生了一个搭配的问题,若搭配得当,各器材间的风格能够互补,从而发出令人满意的声音。若搭配不当,则不是硬得刺耳就是软如稀泥。要搭配出一套适合的音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熟知众多厂家和器材的风格特点。而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甚至要凭运气。有源音箱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功放和音箱由同一厂家生产,有时甚至是同一人设计,只要厂家或设计师有一定功底,出厂前就可将搭配的问题解决,替用户省去了搭配的烦恼和风险。因此,对于多数用户,有源一体式设计可能更加合适。 在驱动方式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分频。电子分频是指音频信号送入功放之前,先通过电子分频电路进行分频,然后把分频后不同频段的信号分别送到各自的功率放大器,驱动不同频段的扬声器单元。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电子分频是提高音箱控制力,避免声音混浊的最佳手段。由于功放直接推动扬声器,没有功率分频器所产生的插入损耗以及对阻尼系数的影响,因此电子分频可明显提高功放的控制力,使喇叭收放自如,声音清晰有力。

漫谈HiFi与多媒体音箱

因为功放数量需要成倍增加,因此电子分频的实现成本极高。传统HiFi音箱要实现电子分频,除了功放数量要成倍增加外,还至少要增加一台HiFi电子分音器、至少两对信号线和喇叭线。对于连喇叭线都相当昂贵的HiFi器材来说,其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而对于一体化设计的有源音箱来说,实现的成本就相对低得多,三诺在旗舰N-50G的设计上,就成功的在千元左右的价位上实现了高精度的电子分频,大幅提高了整体声音质素。对于传统多媒体音箱来说,电子分频可以说是提升音质,快速拉近与HiFi音箱距离的致胜法宝之一。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